海峡网 >新闻中心 >福建频道 >三明新闻
尤溪县梅仙镇:在半山村,与艺术邂逅
福建日报
2023-05-09 11:11

尤溪县梅仙镇:在半山村,与艺术邂逅

半山村全景图(采访对象供图)

尤溪县梅仙镇:在半山村,与艺术邂逅

半山村村民在“三诚”文化广场健身。王琨 摄

“半山半水半月岛,你看景色真的好,也有百年古老树,岛上还有桂花香,半山生态真的好……”这个“五一”假期,尤溪县梅仙镇半山村的老船工林上树比往常都忙。他唱着自编的山歌,载着游客“坐竹排、观鹭鸟、游半月岛、看名木古树”。

吸引游客的还有多彩的民居墙绘、文艺气息浓厚的新知青艺社、古民居里吹拉弹唱的村民、无人值守的农特产“小铺”……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五一”假期,半山村共接待游客6300余人次。

谁能想到,这个距尤溪县城10公里的小山村,曾是一个“贫困村”“空壳村”?半山村的变化从何而来?带给我们什么启示?记者近期前去探访。

艺术点亮乡村

来到半山村,新知青艺社是游客们必去的打卡点。艺社的创办者是一对夫妻——二胡演奏家洪纬和青年舞蹈家周青。“此前,我们在杭州的乡村生活了8年,致力于以艺术赋能乡村振兴。2020年,在半山村的热情邀请下,我们来到村里。这里淳朴的民风和特色古建筑文化,吸引我们留下来。”周青说,这几年常有村民送来自家种的蔬菜,邀请他们一起过节,村民们的热情好客,让他们倍感温暖。

艺社位于村中一座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的古民居中,后院的老厢房里,洪纬和周青以及一些志愿者正在进行抖音线上直播,向屏幕前的年轻人分享乡村生活。目前,他们的抖音直播号“哈哈青年”已累计开展直播30场,观看人数超20万人次。

“开展艺术创作、用艺术赋能乡村振兴是我们扎根这里的重要原因。”周青说。2021年,他们在半山村古民居拍摄制作的舞蹈视频作品《风筝误》,累计浏览量超2000万次,也将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展现在更多人面前。

活化利用古民居,打造新知青艺社,先后设立乡村振兴青年实践基地、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教育基地、美育教育实践基地、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在洪纬和周青的带动下,已有2000余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学生、青年艺术家,陆续前来半山村开展艺术文明振兴乡村志愿服务活动。

目前常驻半山村的10名青年志愿者中有作家、设计师、纪录片导演、大学生等。他们为村民提供声乐、舞蹈等方面的专业指导,成立“半山汶潭农民乐队”“半山白鹭艺术团”等农民艺术团队;策划执行文艺汇演、半山“村晚”等文艺活动;带领乡村的孩子们走进自然,开展公益美育教育课程……

“我们是一群喜爱乐器的农民,有了新知青艺社老师的专业指导,我们技能有长进,也有了更大的舞台。”农民乐队成员周茂淋是一名摩托车维修工,喜爱笛子、电吹管、电子琴等乐器。今年春节,他登上了新知青艺社策划的“遇见半山”首届“村晚”的舞台。

扎实的工作获得了认可。今年五四青年节前夕,周青获评“乡村振兴青年人才”。“未来我们将打造大学生在乡村创业的孵化基地,将半山村的发展模式推广到更多乡村。”她说。

文明润泽生活

在艺术赋能下,半山村村民的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漫步村庄,一些沿街村民家门口都摆放着统一样式的木质格子货架,架上面零食饮料、鲜蔬干货、手工面等摆放整齐。这些货架24小时不上锁,也无人看管,只贴上标价和收款码。一个新鲜蔬菜摊旁还摆放着村民写下的留言板——“自家种的菜,看心情给钱”。据村民介绍,这些无人值守的小铺至今没有发生货物丢失的情况。

“小铺虽小,也没有贵重物品,但折射出的是村里文明氛围越来越浓厚了。”半山村党总支书记林志梁说。

近年来,半山村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领导小组,整合文化礼堂、“三诚”文化广场、政治生活馆等资源,组建由党员、巾帼志愿者、网格员、“新村民”等组成的“4+N”志愿服务队,常态化开展文明实践活动。在重要的时间节点,通过“旅长村支书”带头讲、“新时代文明实践号”流动播、微信公众号和抖音账号线上传等方式,结合“春节三天乐”、重阳敬老宴等“文化赶圩”活动,面向村民开展精神文明教育引导。

2022年,半山村累计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30余次,自发参与的党员和群众人数达800余人次。

村里还开展“美丽庭院”积分超市创建活动,实行“日打扫、月评比、季兑换、年奖励”管理制度,激发村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热情。“积分超市的创建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激励大家把庭院打造得更美,把村庄建设得更好。”半山村“美丽庭院”示范户吴爱珍说。

越来越多的村民自发参与到乡村建设、乡风建设中来。

村民林金灵个人出资组织村里的34位老年人外出旅游,带头捐资建设公园、幼儿园等场所,却要求不留名、不公布。

村民林昭辉于2022年7月在村里拾得一条价值2000余元的项链,立即通过当天的旅游团联系到失主,并归还项链。失主想要答谢他,他回应道:“任何一个村民遇到这样的事,都会像我一样做,不必多谢!”

“如今的半山村,有秀丽的山水风光,有独特的艺术氛围,更有村民间的诚信、友善、和谐,这样的地方大家自然愿意来、愿意留。”林志梁说。(本报记者 马丹凤 通讯员 王琨 陈泽军)

(责任编辑:赵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