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新闻中心 >国际频道 >国际新闻
新华侨报:日本“心理士”全覆盖净化校园精神世界
2017-01-13 18:34
中国新闻网

日本新华侨报网13日刊文称,日本实施学校临床心理士派遣制度至今已有20多年,如今基本实现了公立学校心理咨询师的全覆盖。该制度针对学生学习、心理、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给予积极的援助支持,对日本中小学学生的心理成长贡献颇丰。

文章摘编如下:

校园欺凌,学生退学、自杀、杀人……教育问题层出不穷,曾经也让日本政府和学校面临来自社会和舆论的普遍压力。痛定思痛,日本文部科学省为此提出了“第三教育改革方案”,试图从教育制度上解决频繁出现的种种教育问题。

“第三教育改革”一方面是要强化对学生的爱国心、道德心教育,另一方面则是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需求,并为实现这种需求提供切实援助。后一方面的内容,直接催生了日本学校的临床心理士派遣制度。

1995年,被称为日本战后最大的教育改革之一的学校临床心理士(心理咨询师)派遣制度开始实施,至今已有20多年。被派遣的学校从1995年初的154所,发展到如今的数万所公立中学全派遣,基本实现了公立学校心理咨询师的全覆盖。

日本学校建立起来的心理学模式,虽然借鉴了美国学校的经验,但也根据日本学校的实际情况做出了很多创新和突破。

它的内涵是:针对学生学习、心理、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给予积极的援助支持,促使其健康成长。这种心理援助服务是由教师、学校临床心理士和家长联合进行的,援助服务的对象是所有的学生,而学校临床心理士则是学校心理学模式的具体实施者。

日本学校临床心理士开展的主要工作,首先是与教师构建起良好的关系。教师是中小学关注学生心理世界的主要力量,学校临床心理士工作的重点首选教师。在实践上,通过和教师建立起相互信赖的关系,来强化学校教师对于学校临床心理活动的理解,深入开展个案研究,以及对教师开展心理援助。

其次是重点对学生开展心理疏导。针对一些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比如自闭或是存在暴力倾向的学生,开展一对一的心理咨询和辅导。尤其是对一些因为厌学或者校园欺凌而产生校园恐惧症的学生,学校临床心理士努力把学校营造成一种“心的家园”,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和依赖感。

最后是对学生和家长的心理相谈。心理相谈的主要内容是与家长一起关注学生的成长,特别是针对学生近期存在的一些心理问题,在相互沟通中找到解决之道。

也就是说,日本学校的临床心理士虽然以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而设立,但是其开展工作的范围并不仅仅围绕学生,而是通过对教师、学生、家长三方的兼顾,努力化解可能造成学生心理问题的种种障碍,同时也通过与教师、学生、家长建立起良好的沟通关系,努力为学生的成长营造一种和谐融洽的氛围。

评价日本的学校临床心理士派遣制度,有两个方面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一是有专业的心理学人才开展心理咨询活动。与中国大多数学校由教师兼职心理辅导员不同,日本的学校临床心理士派遣制度直接将接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员派遣驻校,与学校没有隶属关系。这样既利于自身开展工作,同时也不会增加教师的工作量,而且还大大提高了心理咨询的专业化程度,心理辅导的效果更能显而易见。

二是临床心理士不仅仅关注学生个体的心理变化,同时也更加专注于那些可能影响到学生心理发生改变的环境,比如学校氛围、教师的态度、家庭的影响等等。因此,她能够从一个系统的角度来看待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而不仅是简单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日本学校临床心理士派遣制度实施20余年来,对日本中小学学生的心理成长贡献颇丰。(蒋丰)

返回顶部
手机站 海峡网
m.hx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