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无规定不可为,法定责任必须为,不能只记上半句,不认下半句。期待当地相关部门尽快拿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打通慈善落地的最后一公里。
据报道,浙江乐清一位退休企业家筹资4800万元捐建养老院,可装修完成至今近3年,却一直未能开业。当地辩称,因为村里通往养老乐园的道路和电线等需要协商,“开业时间很难说”。惊闻此讯,不知那些正苦苦等待一张床位的老年人,心中作何感想。
首先,我们应为企业家虞一杰老先生点赞。相比不少“先富起来者”的为富不仁,虞老先生不仅积极创业、一生勤俭,吸纳乡亲父老就业、致富,还变卖了个人资产,捐助慈善事业。尤其是其牵挂的养老产业,更是当前社会事业的薄弱环节。所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社会呼唤的正是这种公益性爱心。这也是财富的均等化不可或缺的转移支付。
然而,爱心虽博大,却无奈折在了“最后一公里”。从捐资到立项,再到施工、装修、配套,12亩地、6幢楼,可以想见那复杂的建设过程何等不易。尽管如此,“村里的一些政策要处理”的无奈现实,还是让“养老慈善”的心愿难以达成,造成了社会资源巨大的浪费与错位。对此当地政府种种无力辩解,令人眼镜大跌、愤懑不已。
说白了,这就是典型的行政不作为。据悉,之前养老院兴建所需的各种手续,竟然耗时4年之久。那一枚枚公章、批文,如一道道关卡,横亘在爱心与现实之间。道路拆迁、电线铺设,就算是有阻力,可也要有人在督促、来协调。试问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更何况,作为惠及乡里的慈善工程,直接受益的是附近村民,又有多少人反对自己的养老权益?换个角度看,牺牲的还有年轻劳动力的解放、产业结构的升级。
基层治理,千头万绪,总得有个轻重缓急,但有些民生工程着实是等不得。比如教育、医疗、养老,耽误一年,就是一批人,蹉跎几载,便是一代人。如果没人集中注意力,恐怕伤害的不仅是空置的养老设施,还有热心公益的人们,以及下行压力下的实体经济。这笔账,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期待当地相关部门尽快拿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打通慈善落地的最后一公里。
为官不为,如山火般蔓延成势,这是当前一些地方让人忧心忡忡的现实。经济仍要保持一定的增速,才能迈向中高端,惠及民生与民心。经济增长与民生建设,须臾离不开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责任心。法无规定不可为,法定责任必须为,不能只记上半句,不认下半句。这个意义上,我们呼吁的,又不止是乐清一时一地的政策落地,更有普遍的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精气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