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前,当许丁旺第一次把自家工厂的出口产品放进国内的卖场时,销量可以用惨淡来形容。如今,每年50%的内销增长率,似乎见证了当初的坚持是值得的。
“出口”与“内销”品质的巨大落差,让中国消费者好不尴尬——千里迢迢“人肉快递”或“海淘”回来的海外大牌,一看标签,“中国制造”;一试质量,比国内买的强!
随着中国产业和消费升级来临,内外销产品 “同线同标同质”(即“三同”)被提上战略日程:要求企业在同一条生产线上,按照相同的标准生产出口和内销产品,使供应国内市场和供应国际市场的产品达到相同的质量水准。
如果实现“三同”,中国消费者就无需再到海外去购买中国制造的出口产品,但许丁旺的五年经历说明,这并非易事。
巨大的价差
许丁旺是巧儿宜(中国)有限公司华南区销售经理,该公司原本专门为英国品牌JOIE以及荷兰NUNA品牌代工,生产推车、安全座椅、餐椅及游戏床等婴幼童用品。
在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欧美市场有所萎缩。2011年底,巧儿宜正式进入中国市场。
许丁旺发现,要在中国市场站稳脚跟,第一个要面对的挑战就是与国内市场同类型产品巨大的价差。他给第一财记者举了个例子,2011年底,该公司推出的一款0~4岁儿童使用的汽车安全座椅定价1480元,而国内的同类型产品全部集中在300~400元之间,连前者的零头都不到。
“当时的感觉是难以置信,怎么可能卖那么便宜?我们光材料的成本就占到价格的1/3了。”许丁旺说,“我们干脆把市场上同类型的国产安全座椅都买回来做撞击实验,发现全都不合格。撞击后有的座椅断裂,有的有碎片飞出,还有的整个底座直接分离了。”
中国儿童汽车安全座椅市场一度没有国家标准。图为汽车用儿童安全座椅进行撞击实验
东莞太达礼品商贸有限公司(下称“太达商贸”)市场部经理叶兴专对此也深有感触。太达商贸是港资企业美昌集团旗下公司,美昌主打现代化玩具,在东莞和韶关设有生产基地,主要生产按比例仿真制造的世界各知名车厂品牌的合金模型车,太达商贸则负责美驰图和比美高品牌车模产品在中国市场的销售。
“我们从一开始进入中国市场就是‘三同’了,当时参考国外的定价,普遍比国内市场同类型产品高。”叶兴专说。
叶兴专告诉第一财经,公司2005年就开始做内销,本来抱有很高的预期,也做了大量的准备,但直到2012年,才步入稳步增长期。“一开始内销的份额,基本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后来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增长过程,中间还有起起落落。”
不同的标准
事实上,价格的巨大落差反映的是产品在用材、设计、工艺、安全性能等诸多方面的差异,其背后则是不同国家和地区产品质量标准的差异。
由于价格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销量,这就导致许多出口企业在开拓内销市场时对是否贯彻“三同”犹豫不决。
中国超市联合采购交易联席会议会长、上海连锁经营研究所所长顾国建在其公开发表的文章中指出,国内贸易流通市场的产品质量远低于出口产品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针对国内消费市场,国家质量管理部门没有建立起相应的消费品质管理体系和标准,但是出口产品却接受出口方和进口方两个国家或地区的商品检验和检疫部门进行质量管控。
现在,巧儿宜的儿童安全座椅贴上了国内以及欧盟的两种认证标识。摄影/冯芸清
比如,巧儿宜2011年进入中国市场的时候,就还没有机动车儿童安全座椅的国家标准,许丁旺只好去跟每个客户解释自己的产品好在哪儿,为什么这么贵。
“国标刚出来的时候,我们几个品牌联合起来每个周末去各大城市巡演,宣传国标、让消费者认识到安全座椅的重要性。后来,随着消费力的提升,大家才对价格没那么敏感。”许丁旺说。
现在,巧儿宜的产品上同时贴着两个质量标识——国家3C标准和欧洲ECE标准。即便如此,产品价格仍然做出了适当调整,以适应国内市场。
太达商贸则砍掉了所有的广告费用,来贴补产品价格,依靠好的口碑慢慢扩大销量。太达商贸还计划跟国内车厂合作,获得某些车型的独家版权,以争取更多中国市场的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