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到北京,相隔千山万水,这段回家路,796件中国文物走了整12年。
24日16时,这些流失文物在国博首次亮相,不仅展现着中华文明五千载的辉煌,也诉说着流失海外的沧桑。
14天前,这批文物乘坐客机从意大利返回北京。几乎没顾上“倒时差”,就已经走进展厅就位。马家窑文化红陶罐、汉代彩绘茧形壶和陶马、唐代陶骆驼、宋代黑釉瓷,还有清末民国时期的紫砂壶……796件文物大多保存完好,将中国上下五千年文明史浓缩在一只只玻璃展柜中,静待观众。
从地域分布上看,这批文物艺术品的“祖籍”多在甘肃、陕西、四川、山西、河南和江苏等地。经过鉴定,既有出土器,也有传世品。专家说,此次回流文物时代跨度从新石器时代至民国时期,是中国历史各时期生产生活场景、精神生活面貌、文明发展进程的实物见证。其中,丰富多样的新石器时代彩陶,纹饰精美多姿,为研究史前社会风貌提供直接的物质资料;数量众多的汉代陶器,造型古朴浑厚,是汉代辉煌灿烂文明的缩影;具有代表性的唐代骆驼俑、马俑、人物俑,承载着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历史信息。
除了时间跨度大,这批文物还有两个特点。一是数量多,是近20年来最大规模的中国文物艺术品返还。二是总体价值高,器物种类多样,保存状况较为完好。
这场名为“归来意大利返还中国流失文物展”,将一直开放至6月30日,观众可以免费参观。
【文物回家经过】
艺术品返还证书成明星展品
2007年,意大利蒙扎地区保护文化遗产宪兵队在巡查当地文物市场时,发现大量疑似非法流失的中国文物艺术品,次年向中国驻意大利使馆通报其作出的暂扣决定。中国国家文物局得知相关信息后,立即启动文物进出境记录核查、组织开展文物鉴定研究,认定这批文物艺术品大部分为中国出土文物,其所有权属于中国,且均未获得合法出境许可,因此依据相关国际公约向意方正式提出文物返还要求,同时提供了详细的文物鉴定意见和法律依据报告。
之后,案件进入长达十年、复杂曲折的司法审判过程。
2014年,意大利米兰法院通过刑事审判,确认中国政府对该批文物艺术品的所有权,后因持有人上诉,文物返还程序中止,案件转入民事审判程序。中国国家文物局根据意方司法审判程序的变化,会同中国驻意大利使馆,积极配合意大利司法部门继续开展诉讼活动。
2018年11月,米兰法院做出将796件文物艺术品返还中国的最终判决,中意两国文化遗产主管部门随即启动返还文物的确认接收工作。
2019年3月23日,在习近平主席、孔特总理的见证下,中意两国代表在罗马交换了796件文物艺术品返还证书。
2019年3月,中国文化和旅游部部长雒树刚与意大利文化遗产和活动部部长阿尔贝托·博尼索利签署796件文物艺术品返还证书。
4月10日,这批流失海外多年的中国文物艺术品抵达北京,重回祖国怀抱。
2019年4月10日,796件文物艺术品顺利抵达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展厅里,3月23日签订的艺术品返还证书也成为一件重要展品亮相。
再现回家路
展厅里,除了文物陈列,还再现了很多流失文物的回家之路。
2011年,美国向中国返还流失文物;
2013年,中国促成圆明园流失鼠首兔首捐赠返还;
2015年,中国促成甘肃大堡子山遗址被盗金饰片捐赠返还……
一幕一幕文物回流的珍贵瞬间在展厅重现。
国家文物局介绍,中国是全世界最早建立文物进出境审核监管制度的国家之一,早在1950年就设置文物进出境审核机构,实施严格的文物出境许可,有效遏制了自清末以降中国文物严重流失的局面。20世纪80年代至今,中国文物保护立法不断完善,执法日臻严格,在保护文物安全,打击文物犯罪方面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并通过执法合作、外交斡旋、司法诉讼、谈判协商等多种方式,成功从英国、美国、法国、丹麦、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追回5000余件中国流失文物。其中,圆明园流失鼠首兔首、青铜虎鎣等重要文物的追索返还实践,对历史上流失文物回归原属国的难题进行了宝贵探索与创新。
近年来,中国积极开展打击文物非法贩运和流失文物追索返还的双边合作,先后与意大利、美国等21个国家签署了打击文物非法贩运、流失文物返还的双边协议,并在信息交流、人员培训、执法协作、文物返还方面取得了实质性的合作成果。中国国家文物局于2018年发布“外国被盗文物数据库”,公布6900余件伊拉克、秘鲁等国被盗文物信息,防止外国被盗文物进境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