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上起来看疫情的数字已经成了几乎太多中国人的一个习惯,24日早上,除湖北外前日全国新增确诊病例只有11例,很多人可能感到轻松一点了。但一放松很有可能又出现反弹,那么11变成1需要什么条件,而11变成1000或者10000,又可能是什么样的条件呢?
2月24日的《新闻1+1》,白岩松对话被称为天津“福尔摩斯”的天津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张颖,2月4号,她曾把天津宝坻百货大楼里5例看似没有关联的感染者、抽丝剥茧一般的用福尔摩斯探案的感觉,给大家讲出了关联,让大家一下子觉得“真牛”!
白岩松:从流行病学发展角度来说,病例从11变成1000、10000需要什么条件?
张颖:在没有任何的防护条件下,近距离跑到一些公共场所、人群比较聚集的地方,有可能就会出现在很短的时间内,从11例变成100例、1000例,甚至到10000例。举个例子,最近我们的邻居韩国,2月20日的时候累计报告病例数是82例,到24日累计的报告数是833例,也就是说在5天的时间里面翻了10倍。
可以推算一下,如果在完全没有防护的条件下,大家很放松的到公共场所里、人多拥挤的地方,参加聚会、购物、去娱乐,那这11例在5天以后也就变成了110例,10天后变成了1100例,增长是相当快的。
白岩松:病例变多速度非常快,变少却很艰难,为什么?
张颖:对,是这样。因为它不单纯是一个时间上能够衡量的、简单的问题。举个天津的例子,从高峰到现在一个持续低峰的状态,经历了14天。而且这14天是在政府严格对病例隔离管控、对密切接触者集中隔离管理,再到老百姓真的在家里面静下来,才能够取得现在这样一个成绩。14天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但是这里面所包含的背后很多措施和付出,那是非常的巨大的。
白岩松:各地都出现了突然开始“扎堆”,有什么提醒?什么时候我们才能真正放心?
张颖:非常的担心。因为这种人群的密集性,我本身是感同身受到了,宝坻区百货大楼人群的聚集性造成了宝坻区病例数快速的增长。当看到新闻上面人们又开始放松了,确实有点担心,担心人们以为疫情就过去了,再一次聚集和掉以轻心,疫情会再次出现反弹。
在流行病学上,最后一个病例真正“清零”以后,要连续观察两个最长潜伏期。对新冠肺炎来说,最长潜伏期是14天,如果出现了零增长,一个省或者是一个地区零增长,要观察两个14天,也就是28天,28天以后真的没有病例再报出来,这个时候就可以百分之百的放心了。
延伸阅读:零新增不等于零风险,还没到“撒欢儿”的时候
上个周末,不少人纷纷出门放飞心情,不少公园出现了热闹的景象,以至于香山周边道路拥堵,奥森、西山森林公园停车场爆满。2月23日下午,在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市卫生健康委发出呼吁,还没到“撒欢儿”的时候,市民朋友绝不能放松警惕,更不能麻痹大意。
来自各地的报道称,出门聚餐聚会聚集的也明显增多。河南郑州一家胡辣汤店恢复营业,市民排起长队;广州某餐馆,由于排队等位的顾客摩肩接踵,只好紧急闭门谢客;四川广元市民在广场扎堆喝茶,网友拍视频,称喝茶场面“人山人海,全是脑壳”。最令人揪心的是,很多人在公共场所已经不戴口罩;在香山,还有游客随地吐痰。
在家憋久了,想透透气、换换心情,是人之常情;社会生活正在逐步恢复,公园有序开放,也是大势所趋。但是,疫情初步遏制,拐点尚未到来;零新增,不等于零风险。春来放飞心情,不能放松警惕。扎堆聚集,不戴口罩游走,仍然是不理智、不负责任的行为。但凡人员聚集,就存在病毒传播的风险,确诊病例的减少并不意味着病毒传染几率的降低。春天万物复苏,本就是各种传染性疾病的高发期,“人山人海”更会给新冠肺炎病毒提供可乘之机。虽然很多单位复工了,餐馆、市场、公园逐步开放了,但减少不必要外出、不聚集,才是自我保护、顾全大局的选择。
目前全国疫情防控仍处于攻坚阶段。确诊病例零新增固然令人振奋,但不意味着病毒已经“缴械服输”。由医护人员、社区工作者用汗水、泪水、心血甚至用生命攻下来的阵地,绝不能因为一些人盲目乐观、“逞一时之快”,而让病毒卷土重来。
赏春踏青,对美好春天的向往,应该化作“再坚持一段时间”的动力。每个人保持警惕,自觉隔离,“捂死”病毒、迎来拐点的时刻就会早点到来;松懈大意、盲目冲动,可能让成千上万人的努力功亏一篑,因小失大,只会让最终胜利的脚步放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