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一天三顿都是肉,吃出一个彪悍民族! 中国第九大菜系 游牧民族饮食文化
长城之外的蒙古,距离我们只有一墙之隔,却过着完全不一样的生活。这个马背上的民族,十三世纪时在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率领下,横跨亚欧大陆,建立了世界上规模空前的宏伟帝国。
蒙古帝国固然已成为历史,蒙古人粗狂豪放的性格、强悍刚建的体魄却不减当年。这跟他们长久以来的生活方式、饮食文化都有着无法剥离的关系。
吃什么,便成为什么。想要读懂这个民族的性格,可以去体验骑马、摔跤、射箭,感受蒙古族的男儿三艺;可以去观赏呼麦、长调、马头琴,惊叹蒙古族的歌舞天分;也可以如我一样,跟着蒙古人,吃几日地道的蒙古美食。
来到锡林郭勒盟,虽然已做好每天吃肉的准备,但当坐在一天三餐都大盆大盆上肉的饭桌前时,依旧是震撼的,我一个湖南人,早已不敢说出“大口吃肉大碗喝酒”的豪言壮语,只是默默的用舌尖品味长城以北的彪悍生活。
“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草原,为蒙古人提供了所有的饮食来源。蒙古族早期曾从事狩猎,以猎获的动物为食物;十二世纪后,饲养的家畜逐渐增多,食物也以家畜的肉和奶为主。如今,餐桌上最常见的食物依旧是羊肉,手扒肉、烤羊排、烤羊腿、涮羊肉、羊杂碎……只是短短几天,所吃到的羊肉种类,已经超过我前二十多年的总和。
“全国羊肉看内蒙,内蒙羊肉看锡盟”,在锡盟的第一顿便是涮羊肉,在面前的铜锅涮好,冒着热气一口下去,便感觉自己吃了二十多年假羊肉。吃着涮羊肉,想起这个当年蒙古大军行军时发明的吃法,不禁感慨。
手扒肉,或许是最能体现蒙古族性格的一种吃法。将肥嫩的绵羊开膛破肚,剥皮去内脏洗净,去头去蹄,切成若干块,放入白水中清煮,水滚肉熟后取出,大盘上桌,一手抓羊骨,一手拿着蒙古刀剔着吃。这种吃法,大气豪迈,颇有游牧民族的气概。
斟酒敬客,吃手扒肉,是蒙古人表达对客人敬重的传统方式。以至于一日三餐,餐桌上都能见到大盘的手扒肉。是的,你没看错,是一日三餐,早餐也是耿直的一桌肉!
血肠,切断趁热食用,味道浓香,据说油而不腻,只是,面对这样豪放的食物,我认怂了,压根没敢下刀。
我最喜欢吃的是还是面相诱人的烤羊排,颜色红润,回味悠长,肥瘦相间,却一点也不腻,看着就有食欲,吃着更是停不下来。
虽然餐桌上几乎已经被肉食填满,可是在肉食之外,依旧会发现其他的品类。蒙古人以颜色分类,将传统的饮食分为白食、红食、紫食、青食等几大类。餐桌上最常见便是红食和白食。红食在蒙古语中称为“乌兰伊德”,意为鲜红的肉食品;白食蒙古语叫“查干伊德”,意为圣洁纯净的食物,是牛、马、羊、骆驼的奶制品。
在满桌的红食之外,白食亦是蒙古人不可缺少的食物。蒙古人喜欢吃白食,认为白食能带给人幸福和吉祥。因此,白食是蒙古人待客的最高礼遇。
在餐桌上,味道各异的白食,成为蒙餐粗狂豪放中的精致点缀。奶豆腐、奶酪、奶皮,每一样都是来内蒙之前从未尝过的,每一样都充满了好奇。虽然有的白食乍一吃不一定能够接受,可面对眼前的各种品类,却忍不住想要尝尝鲜。
盛夏的牧场,处处飘着马奶酒香,马奶酒是牧民的最爱,也是很多外地游人对蒙古最初的印象。来到这片好客的草原,开怀畅饮,醇香诱人。
蒙古人一日三餐不能没有肉,也不能没有茶。有客人拜访,还未入座,一碗热腾腾的奶茶,便已经倒满。白食和红食的高脂肪高热量帮助蒙古人抵御严寒,强健体魄,奶茶则是蒙古人解腻、助消化的最佳搭档。
奶茶是随处可喝的,锅茶,却是在重要场合或者招待贵宾时才会有的礼遇,在一桌摆满了白食、红食的餐桌正中央,金黄的铜锅熬煮奶茶,总能吸引着我的目光。
印刻着蒙古记忆,展现着蒙古文化的蒙餐,如今已经成为中国第九大菜系,渐渐的,开始走向全国。相信以美食为媒,我们会更加懂得这个生活在长城以北的草原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