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网 >新闻中心 >福建频道 >福州新闻
福州:清明祭扫方式在变 文化与精神的传承不变
人民网-福建频道
2019-04-05 15:17

清明时节,人们在此刻祭奠先人、慎终追远、寄托哀思,这样的习俗从古至今延续下来。

然而,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以及社会生活的节奏加快,有些人不能坚持在清明回乡祭扫,有些人选择在网上祭奠,也有些人也开始选择清明休假游玩。清明的习俗会离我们远去吗?清明节前夕,人民网记者在福州进行一番采访。

“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不能忘”

“清明节是老百姓缅怀先人、寄托哀思的日子。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不能忘!”60多岁的林莲平是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新店镇金城社区居民,她告诉记者,她们家里一直非常重视清明祭祀的传统。

“要上集市买鞭炮,准备纸钱,要做菜,要准备水果、鱼丸作为贡品,祭扫的时候全家一起出动。”林莲平回忆,小时候,每年到清明节,全家都忙祭祀。直到如今,她仍然坚持着清明回到乡下祭扫的习惯。

最近几年,随着政府大力倡导移风易俗、文明祭祀,老人也慢慢接纳了新的祭祀方式。林莲平说,现在家里祭祀已经不放鞭炮不烧纸钱了,但是每年都会回到乡下,给逝去的亲人准备一些贡品。

“文明环保嘛,心意到了,祖宗也会明白的。”林莲平对政府部门的倡议表示支持。她还说,清明祭祀需要一个仪式感,如果不能亲临现场也就失去了原本的意义。

记者走访中发现,像林莲平老人一样的市民仍然有很多,无论身在何方,多忙多远,清明回乡祭扫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是家族的纽带,这种情怀把一家人连在一起。

“观念淡了,传统简化了”

清明前夕,记者在福州市三山陵园见到了今年40岁的市民陈女士。她告诉记者,她打算先来祭扫一下然后再利用假期出门游玩。“相比于过去,我觉得现在清明节祭祀传统变得更加简洁,分量也没有过去重了。”

陈女士回忆,小的时候每到清明,一家人都要聚集起来再去给祖宗敬香。而现在,为了能腾出假期,她可能会提前来祭奠一下,如果没时间就让亲戚代扫一下。

“毕竟现在生活节奏快,有的年轻人工作离家很远,如果跑一趟假期就没了。”陈女士说。

在走访中记者发现,有陈女士这样想法的人不在少数,他们有的因为事业、学业,远离家乡;有的想利用假期踏青出游,好好休息一下。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这些不能在清明回乡祭扫的人,选择在网络上祭奠亲人、寄托哀思。

“网上祭祀也是清明文化与精神的传承”

打开电脑,记者在网上输入“祭奠”关键词,天堂网、祭祀网、烛光会……不少祭奠网站都可以为民众提供一个网上祭奠、扫墓的平台。记者看到,很多网友在网上建立纪念馆,写下留言,为逝去的亲友祈福、纪念。一家建于9年前的网站介绍,他们已经为数十万生命提供上亿次祈福。

针对这种现象,民俗专家、福建文史研究馆原馆长卢美松认为,随着高科技的发展,网上祭祀的方式继承或者弘扬的仍是传统祭祀体现的精神。

“过去群众祭祀先祖、祭祀神灵,会点蜡烛、点香、放上贡品,这都是表达心意的东西。社会发展到当下,环境条件也发生了变化,祭祀方式也会随之变化。年轻人用科技手段在网络上表达对先人的怀念,仍然体现了中国传统祭祀的观念与价值,具有新时代的特征。”卢美松如是说

(责任编辑:庄婷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