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
于山位于福州城区中心,又称九仙山、九日山。相传战国时古民族“于越氏”的一支居此而得名。汉代有临川何氏九兄弟在此炼丹修仙,故又名九仙山。闽越王无诸曾于九月九日在这里宴会,因名九日山。于山与乌山、屏山并称“三山”,拥有戚公祠、白塔、状元峰、兰花圃、狮子岩等众多名胜古迹与自然景观,是福州闻名遐迩的游览胜地,也是一颗镶嵌在城市中心的璀璨明珠。
于山不高,海拔50多米,却是草木葱茏,城中胜景。26日,参加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的嘉宾们登临于山,最让大家感慨的,是于山厚重的文化底蕴,一草一木、座座古厝、处处古迹,都讲述着让人着迷的故事。
沿着石阶拾级而上,在于山必看的古迹是戚公祠。戚公祠是为祭祀抗倭名将戚继光而设,内有戚公戎装塑像,两壁挂着“海疆倭患”“率兵援闽”“激战三捷”“平远庆功”等历史画卷,以及《练兵纪实》《纪效新书》等戚公军事著作。徜徉于祠内,仿佛回到烽火连天的戚家军抗倭岁月。
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福州古厝〉序》曾专门提到戚公祠。郁达夫先生曾在《闽游滴沥》写道:“于山山上,最值得登临怀念的,是山西面的一座戚公祠,祠里头的一所平远台……游人过境,个个都脱帽致敬。”
“吼哈吼哈……”一阵铿锵有力的声音传来。在戚公祠厅门口的空地上,拳、剑、刀、棍表演轮番上阵,原来是省级非遗项目——自然门武术的传承人在表演,他们轻盈矫健的身姿和刚劲有力的招式,博得了嘉宾阵阵喝彩。
表演者中,一位小女孩特别引人注目。虽然她个子不高,但一招一式却有板有眼,力道十足。“我叫傅琬棋,是温泉小学二年级学生,习武3年了。我很喜欢这个非遗项目,既能强身健体,又能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傅琬棋说,来到戚公祠表演,仿佛在刀光剑影中看到了当年戚公领兵作战的神威,一股爱国之情油然而生。
戚公祠的故事,让嘉宾们很有感触,驻足良久。来自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的付梓杰说,这是他第一次来福州,“之前在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福州古厝〉序》里读到过戚公祠,来到实地一看,古建筑保护得特别好,通过这些‘会说话’的古建筑,我的爱国情怀被点燃了”。
除了戚公祠,于山处处有胜景、有古迹。山上不仅有美术馆、博物馆、图书馆、展览馆和画院等文化场所,而且万岁寺、大士殿、定光塔等古建筑均保存完好,还有万象亭、炼丹井、状元峰等蕴含着历史传说的景点。
定光塔寺,五代时是福州名寺之一,因塔得名,是闽王王审知为了报答双亲恩情而建,在动工期间发现一颗光芒四射的宝珠,故名报恩定光多宝塔,后来又因塔身为白色,故俗称白塔;九仙观,不仅是福建省最著名的道教宫观之一,而且是中国第一部官版道藏总集《政和·万寿道藏》的雕刻地,在福建乃至中国道教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信步于山之上,嘉宾们听了一个又一个故事,津津有味,回味无穷。
因为于山的绝佳地理位置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已成为福州群众乐享文化生活的好去处。嘉宾们一路走来,看到了精彩纷呈的文化演出:在涵碧亭,上演着闽剧经典剧目《荔枝换绛桃》片段;状元峰下,茉莉花膏制作等非遗项目的活态展示正在举行……“于山虽然面积不大,但同样有故事。丰富的人文景点加上不时穿插的非遗活态展示,让我们目不暇接,收获颇丰。”来自北京大学的嘉宾陈雪琦说。
盛夏时节,到于山找故事吧!既能吹着山风避暑,又能身心陶醉,为闽都文化的魅力点赞。
(记者 卞军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