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响“海上田园”新乐章
罗源持续推进海上养殖综合整治
蓝天下,罗源县罗源湾外碧里乡、鉴江镇海区海风劲掠,干净清澈的海面上铺着成片规整有序的新型渔排和网箱。近年来,罗源加大海上养殖综合整治力度,保护蔚蓝海域,奏响“海上田园”新乐章。
“四方联动”
破解海域管理难题
在罗源湾蓝色的海面上,一艘巡逻快艇破浪而来。“我们是罗源县碧里乡海区监管队,你的鲍鱼网箱已经侵占公共海域,请立即移回处理。”监管人员通过高音喇叭向侵占公共海域的渔民喊话。
位于罗源湾外的碧里乡海域面积达10200公顷,养殖海域面积约605公顷,涉及3个渔业村,养殖户约500户。该海域主要以养殖鲍鱼为主,产值达数亿元。今年5月,碧里乡完成辖区内海权改革基础工作,明确了海域所有权、使用权、经营权,完善市场化经营机制,实现海域资源的有效配置。海域整治工作步入正轨,但仍有部分群众存在侥幸心理,占用公共海域进行养殖。
“为规范海上养殖,罗源县打非治违指挥部成立了海上养殖整治专班。”罗源县副县长徐忠琼介绍,针对海上整治的难题,罗源探索建立“乡政府(海区监管)、公安局海防派出所、县海上管理执法队、海警局罗源工作站”四方联动机制,打出一系列组合拳,破解海域整治执法问题。
“海上情况相对陆上复杂,对人员、船只的管控需要更大力度。”罗源县碧里乡党委书记游淦冰介绍,为了规范海上养殖秩序,加强对渔业生产的有效管理,乡政府委托第三方海区监管队伍,24小时不间断对所属海域进行巡查,及时发现并制止侵占海域的违法行为。此外,海区监管队伍还与海上养殖执法队、公安、海警联动,在乡派出所劝导、县执法队和海警局罗源工作站“行政+刑事”三轮驱动下,有效破解案件处置难题,推动碧里乡海权改革工作朝着“政府+集体+渔民+金融”四方合作共赢的目标和“健康养殖、有序养殖、绿色养殖”的新常态阔步向前。
开展专项行动
恢复海清水净
在鉴江湾,干净清澈的海面上铺陈着成片的新型塑胶渔排。
“这种环保塑胶渔排很安全,抵抗台风能力也更强。”养殖户唐洪说。
“之前的渔排由泡沫浮球和木头制成,陈旧老化后形成海漂垃圾,增加了海域治理难度。”鉴江镇党委书记赵秀瑛说,塑胶渔排是鉴江镇推广的现代渔业项目设施,使用寿命在10年以上,到期后塑胶可回收利用,环保特点突出,防抗风浪性能好,安全性高,有效优化海域治理。截至目前,养殖户共签订5833框协议,改造了1933框。
近日,鉴江镇还结合“六清一改一管”,组织沿海各村开展废弃渔船及海上漂浮物清理整治,全力恢复海岸生态环境。
港口里堆放的废旧渔船,不仅障碍航道,还破坏了用海秩序和生态环境。在清理“僵尸船”专项行动中,鉴江镇和松山镇共清理了“僵尸船”230艘,渔业垃圾88车,海上综合整治取得初步成效。”徐忠琼表示,今后罗源还将加大对港口内渔船整治力度,对于‘僵尸船’发现一艘,处理一艘,不断巩固清理整治成效,全力以赴为人居环境整治保驾护航。
智慧化管理
让渔排有了“身份证”
在鉴江镇海渔站的值班室,液晶显示屏的主页面上网格分明,鉴江湾海区布局一目了然。随意点开一个渔排,屏幕立即弹出该渔排养殖户主的姓名、身份证、责任归属村、网格负责人等多项信息。
据介绍,为做到养殖海域底数实、责任清,鉴江镇将鉴江湾划分为四大海区,并对确定的养殖范围进行分类编号,形成网格单元,采用分格包干责任制,做好民意收集、治安巡逻、平安宣传以及重点人员走访帮扶等工作。该镇5个沿海村以海域确权为抓手,打造专业海域管理团队,形成规范化海洋渔业综合开发管理系统。为了让网格化管理更精细,鉴江镇联合当地警方制作了渔排“身份证”,手机扫二维码即可了解渔排所有人信息、员工信息以及地理位置等。
今年以来,鉴江镇持续织密织牢疫情防控安全网,加大对往来船舶、人员的动态管控,严防疫情从海上输入。“我们利用‘平安海域网格化+智慧海域管理平台’管理模式,在井水、古郁等码头设出入口,实行出入通道分流,做好外来人员信息登记和健康管理,精准掌握外来人员流动情况的同时,印发‘常住人口证’,将常住人员经统一核酸检测后录入电子测温系统,扫脸即可通行,形成排查管控有力、核酸检测到位、信息反馈及时的高效率工作闭环。”鉴江镇卫健办负责人郑少君说。(记者 任思言 通讯员 刘其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