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废品“吃”进去,就能“吐”出钱。近日,福州多个小区出现了类似快递柜的新家伙——“扫码式”回收箱。凭借一套“回收码”体系,扫一扫二维码,就能“码上变现”。这类回收新方式,市民使用感受如何?近日,记者来到台江的几个小区走访体验。
实地体验:废品真能“码上变现”
26日上午,记者在群升国际J区、A区等地,都看到了一款蓝色的升级版回收箱,并现场体验了一把“码上变现”。
按照箱体上的详细操作流程,记者首先扫了上面的二维码,绑定了“回收码”小程序,随后点击“打印二维码”选项,只见一旁的端口缓缓“吐”出二维码贴纸。将贴有二维码的回收物一并投进回收箱,随后,每日都会有回收人员定期前来回收废品。
待回收人员对回收物进行称重后,记者的微信便收到了收款1.12元的提示,点开小程序里的“投递记录”,回收重量、完成时间、金额等信息都很齐全。
“6月26日,易拉罐9元一公斤、塑料1.2元一公斤……”小程序上,当日的回收价格实时播放滚动,铜、易拉罐或玻璃、泡沫等,都可以通过小程序进行回收。此外,10公斤以上的回收品还能在小程序上预约下单,上门回收。
“码上变现”是如何实现的?小程序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利用“物联网+数字化”技术,“回收码”体系可实现“一码回收万物”、“高值+低值”全品类回收,针对线上线下的回收物,每天都由专人进行回收、称重、扫码和转账,标准化规范各个环节。
市民感受:年轻群体更偏爱
“一码回收万物”也收获了一批“粉丝”。“价格透明,回收箱又在小区里,距离近,比较方便。”群升国际J区居民吴先生说。
该小区“90后”居民刘女士此前将旧衣物和废纸丢在垃圾分类区。了解了这一小程序后,她现在常常存一些废纸,在家里提前打包贴好后,直接拿出来集中投放回收。
采访中,部分不擅长使用手机的老人表示,由于不懂操作,他们还是习惯把回收物送到废品回收站,也有年纪较大的居民向记者反馈,自己连续投递过两次,但是都没有现金入账。对此,小程序相关负责人表示,居民在绑定了微信账号后,若发现类似情况,可及时拨打回收箱上的客服电话反映。
业内点评:配套设施待建立
目前,台江区洋中街道和苍霞街道已有5个点位率先设置了线下扫码式回收箱。“垃圾分类需要更多人性化的措施,居民能从中受益,就会自然而然地支持你。”洋中街道环卫相关负责人认为,“回收码”体系因此才得以落地生根。
前端有居民支持,后端还需政企共同努力。台江区环卫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计划根据居民的需求,逐步推广该模式。“希望以更简单快捷的操作,满足更多群体的需求。”该小程序相关负责人说。
记者了解到,厦门已有多个区相继设置了扫码式回收箱,线下设置点位上百个,配套的后端分拣中心和低值可回收物分拣中心也已建成投产。
业内人士表示,在前端,福州可回收物的“量”依旧有不小的挖掘空间,在后端,分拣中心等配套也需同步建立,才能形成良性循环,充分挖掘可回收物的价值。(记者 沐方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