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走访了罗源县各乡村,群众抢抓农时,育秧插秧、护理苗木、撒下鲍鱼苗……从田间沃野到海洋牧场,一幅春和景明的春耕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2日,在罗源县松山镇北山村,当地种植大户于国胤正与福建农林大学农业生态研究所的学生们在田里忙碌着:覆土、起垄、播种等多个环节一气呵成,田间地头呈现出繁忙的春耕春种景象。
“我们今年给北山湾农业专业合作社带来了青香优19香、南晶香占等20个香稻品种试种,寻找出适合这里种植的、产量又高的香稻品种。”福建农林大学副教授林文芳告诉记者,由于水稻灌浆期受到气温影响,罗源县大部分地区都无法种植双季稻。面对这种“一季有余,两季不足”的光温特点,福建农林大学农业生态研究所和北山湾农业专业合作社首次联合尝试种植再生稻。
眼下正是鲍鱼投苗的关键时期,2日上午,在罗源县碧里乡吉壁村的海洋牧场上,渔民们正驾驶着渔船迎着朝阳出海作业,一派海上春耕的繁忙景象。
凌晨5时,步入碧里乡吉壁村,天色依旧昏暗,码头上却是一片繁忙的景象:工人们借着微弱的灯光,将鲍鱼苗从货车上卸下,并与船上的渔民紧密配合,通过接力的方式有条不紊地将鲍鱼苗送到渔船上,运往养殖区。
在养殖区,一片片彩色塑胶养殖浮球,随着海水的起伏轻轻摇晃,渔民们驾船来到浮球旁,从水下拉起养殖吊笼,开盖、投苗、关盖、下水一气呵成。指甲大小的鲍鱼苗,就从网袋中搬入海里的“新家”。
“现在投苗,年底分苗,明年五六月份可以出售了。”养殖户李光海介绍。
据介绍,碧里乡吉壁村近80%的村民从事水产养殖,每年将从这里产出销售约2.4亿粒鲍鱼。“今年吉壁村全村投放约4亿粒鲍鱼苗,年产量达6000吨,产值十分可观。”吉壁村党总支部第一书记康高艳说。(记者 任思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