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河游线停航、应急抢险队值守“最长隧道”……
排水防涝早准备 严阵以待抗“格美”
应急抢险队值守湖东路下穿通道。
台风“格美”24日升级为超强台风,记者24日走访福州防抗台风一线,发现各环节齐心协力“上紧发条”,筑牢“防风墙”“防水坝”。
内河航线游船加固防台风
游线停航、船舶固定、码头设施加固……这两天,福州市水务文旅有限公司全员出动,加固船舶及码头设施,防范台风的同时也为内河通畅添保障。
据了解,福州内河游航线23日起暂时停航,船舶分配到不同的泊位和锚地,确保紧急情况下能够快速有效进行疏散。
“停靠在码头的船舶,我们用高强度缆绳和专用夹具进行多重固定。在船舶沿河一侧,我们还通过下插竹竿至河床的方式,将游船‘锁定’在泊位上。”工作人员介绍,为防范可能出现的大风天气,游船码头结构、售票亭、码头引桥等码头设施也增加了锚定装置加固。
应急道班点抢险设施完备
应急道班点是排水防涝应急抢险物资储存和调配的重要点位,也是城区排水防涝快速响应机制的重要一环。
24日上午,记者在位于东三环埠兴村公交站附近的应急道班点看到,一间库房整齐排列着18台不同功率的移动排水设施动力站,另外一间库房则摆放着镐、锹、探杆、撬棍等小型抢险物资。库房外,抓斗型清淤车、垂直式“龙吸水”、全地形履带样泵车、发电机等设备也准备充足。
“这个道班点主要以动力站等小型抢险设施及物资为主,各类抢险设施均在台风来临前完成清点和保养,确保以充足数量、最佳状态投入抢险。”驻守该点位的负责人吴金伟说。
吴金伟介绍,接到设施支援指令后,他和团队要在半小时内清点好每一条指令所需的设施设备。他说:“设施设备以最快速度交付给一线使用的时候,就是我们最开心的时候。”
应急抢险队值守“最长隧道”
“这是城区最长的隧道,又是一条跨区隧道。尽最大努力保障通道畅通,是应急抢险队的最大职责。”24日15时左右,市城区水系联排联调中心突击队党员张国晖和市排水公司泵站运维部的曹喆民,带着设备和10多名队员,驻守在城区积水风险点之一的湖东路下穿通道。
湖东路下穿通道西起鼓楼区湖东路,东至晋安区三八路,长1.6公里,隧道最大高度落差达20米,防水工作面临巨大挑战。
为了保障畅通,隧道东西两侧各设有一座抽水泵房,每个泵房都有3台抽水泵。曹喆民介绍说:“依托湖东路隧道雨水泵站监控系统,当隧道积水水深依次触及3米、3.5米、4米时,3台抽水泵就会依次自动开始排水。”
为了台风暴雨天下穿通道里不积水、少积水,24日,应急抢险队带着抢险设施驻守现场:既有每小时可排水3000立方米的“龙吸水”坐镇,也有移动防水挡板、固定挡板、沙袋“打配合”。“一旦上级部门下达封闭隧道指令,我们需要在半个小时里,在隧道口搭建一道高约1米的‘防水坝’。”张国晖说。
斗门调蓄池守护火车站片区
“所有设备运行都处于良好状态!”24日,在晋安区的斗门调蓄池,曹喆民又一次完成了设施的巡查,结果让他安心不少。
斗门调蓄池是福州重要的蓄滞水体工程之一。它北侧为二环路,西侧为华林路、六一路,东侧与洋下河相依,紧邻福州火车站。位于地下2层至5层的它,平面为边长100米的正方形,总调蓄高度为16米,容积为16万立方米,是全国第二大单体调蓄池,福州火车站周边0.46平方公里内的积水,都能被“收纳”其中。
去年防抗台风期间,斗门调蓄池立下大功。曹喆民介绍,台风“杜苏芮”影响福州期间,调蓄池累计进出水量达24万立方米,“海葵”影响期间蓄滞水量达16万立方米,有效保障了福州火车站片区的排水防涝和福州火车站的正常运行。
据了解,斗门调蓄池通过两根大的“吸管”收集沿路的雨水。一条管径2.8米的截流干管从火车站出发,沿站东路往南直达调蓄池,全长660米,通过与支管、河口闸门的配合,调控雨水去向;一条管径为1.6米的雨水次干管,沿华林路布设,连接干管和调蓄池,全长700米。
“正常情况下,地面收集的涝水通过打开的管道入河口闸门进入洋下河。”曹喆民介绍,当洋下河水位超过5.5米警戒线时,管道入河口的闸门会自动关闭,雨水就通过管道流进调蓄池,待洋下河水位降至警戒线以下,调蓄池又会慢慢放雨水入河,从而避免福州火车站片区出现大量积水。
城区已腾出996万立方米库容
记者从市城区水系联排联调中心获悉,通过重要水体预泄预排,城区已腾出库容996万立方米。
重要水体预腾预泄方面,文山里、新西河、洪塘、阳岐等4座引水泵站已于24日3时停止生态引水,八一、登云、过溪等3座水库已持续挂闸,将水位保持在汛限水位以下。光明港、琴亭湖、西湖、流花溪等城区重要水体已逐步降低水位,共腾出库容996万立方米。
城区33个易积水风险点也已根据“一点一策”部署人员、设备值勤值守。(记者 李锦清/文 陈暖/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