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结束后,部分老人到收银台退订金,有的则缴费购买产品。
【核心提示】
提起“免费保健品”这张“馅饼”,相信很多老人都听说过甚至体验过:先通过各种“忽悠”洗脑,再用各种小礼品“拉人上钩”,最后称交纳保证金(押金),即可免费获得保健品,保证金在一定期限内全额返还……诱人的条件下,不少老人被吸引,纷纷掏钱购买保健品。
近年来,关于老年人深陷“保健品”骗局的报道屡见不鲜。为何受骗的总是老年人?如何才能远离骗局、安享晚年?近日,记者对此进行调查。
□本报记者 张晓明 文/图
反映
母亲遇上 “保健品”骗局
近日,晋江市民王先生反映,母亲遭遇了保健品骗局,花费3900元购买几盒软胶囊。王先生纳闷的是,母亲竟然将买回的保健品藏在床铺底下。事后,王先生的妻子在整理老人房间才发现这些保健品。询问之下,老人才表示,软胶囊是从保健品讲座上买的,“专家”说这个药有利于老人的身体健康,还送了很多礼品,挺划算。
原来,老人共带回4盒软胶囊,其中2盒是赠送的。王先生意识到,母亲受骗了。他在网上找到同品牌的产品,发现一盒只要一两百元。王先生十分生气,赶到讲座现场要退货,但卖方表示“已经卖出的产品怎么可能退钱。”在现场,还有另外一位年轻人同样前来退钱,还与卖方起了冲突。
令王先生哭笑不得的是,退款不成后,母亲竟然再次把软胶囊藏了起来,谎称已经送人。
分析
多因素交织 老人易受骗
为什么老人家这么容易上当受骗?针对此情况,记者采访了情感专家。
“除了维持交际生活外,老人屡屡上当受骗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对晚年生活的不确定。”情感专家张秀云表示,老年人的最大需求是健康,老人家在60岁之后身体状况便大不一样了,各种身体机能逐渐衰退,晚年生活的不确定感以及对死亡恐惧感会逐渐加强,这时他们就会寻求各种方式来保障健康,这是他们容易被骗的核心原因。
生理退化、心理弱点、骗子狡诈,多种因素决定了老年人在生活中成了地地道道的弱势群体。如何预防老年人被骗呢?张秀云认为,老人之所以容易落入“免费讲座”“免费试用”等“陷阱”,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内心寂寞,沟通的愿望得不到满足。她建议,对老人进行更贴心的精神关怀,需要呼吁、督促子女“常回家看看”,让老人远离形形色色的欺诈,全面加强精神关怀,刻不容缓。另有些老年人被骗后,怕消息传出去被别人说成是“老糊涂”,所以选择了隐瞒。因此,专家建议老人的家人和朋友在得知老人被骗后,应引导老人正视自己被骗的遭遇,帮他们分析被骗的原因,不要过度责备。
不少老人提着物品离开
揭秘
老人们如何被“忽悠”
王先生的母亲为何甘愿掏钱购买保健品?通过王先生的介绍以及记者暗访,具体过程得以还原。
邀请来听课 送油又送米
半个月前的一个晚上,王先生的母亲和舞伴们像往常一样来到小区楼下的广场上跳舞,当时广场上已经摆好一张桌子,几名小伙子很热情地为老人们发着宣传单。他们宣称做公益活动,只要登记个人信息,以后可以领取大米和食用油。不少老人信以为真,纷纷进行登记。
果然,两三天后,登记了信息的老人接到电话,对方邀请老人去听“养生之道”的课,现场会分发大米和油。半信半疑的老人们三五成群赶到指定的地点听课,讲课的“专家”富有激情,现场不少老人带头“叫好”。课后,老人们领到了大米和食用油,并被告知接下来的课程安排,称还有更丰厚的礼品送。
产品治“百病” 老人动了心
王先生说,母亲听完第一堂课就如着魔一样,每天天未亮就起床,大老远坐公交车去“听课”。免费讲课还送礼品,“好消息”在老人中传开来,每天上课,教室里都挤满上百位老人。每次听完课,老人们都会收到礼物,除了大米和食用油外,还有收藏的钱币。
“养生之道”的课讲了几堂,礼品也发得差不多了,到底该如何养生?“专家”开始推销保健品,听起来“包治百病”的保健品有买还有送,买得多还送价值2000多元的锅。不仅如此,所交的钱最后一天还会大部分退还。如此诱人的条件下,不少老人交了100元的订金,有的当场就花数千元购买产品。
老人提着购买的保健酒离开
会场管得严 仅供老人听
无缘无故给老人讲课,还送东西?接到线索后,记者前往探访。
昨日9时30分,在晋江国贸电脑城5楼的讲座现场,走在过道就听到了里面传出的激情演讲,不时还有老人进入。记者跟着一名老人进了会场,可是刚坐下就有工作人员走来,称厂家有要求,55岁以下人不能进来听。随后,记者被请出。
留在会场内的另一名记者了解到,台上的“专家”宣称他们是来自广州某知名品牌医药公司,课程已经进入最后一天,并通知需要退货的老人可以下午前来。其间,“专家”极力推销售卖两款产品,一款是990元一箱6瓶装的保健酒,另一款是3900元的软胶囊。
10时许,讲座结束,在会场门口,几位老人围着“专家”了解产品,并表示想购买。在另一边的收银处,同样围了不少老人,他们手中拿着“预订卡”,希望退订金。现场工作人员表示,下午还开课,不用现在挤着退。
暗地夸大功效 取证有难度
记者看到,一位阿婆买了1箱软胶囊和4箱保健酒,一名工作人员还帮忙用推车载着产品。一位老伯手里则提着一个锅,他说,是厂家送的,价值2000多元。老伯觉得,花3900元买软胶囊,还能拿几千元的礼品挺划算。不过,他表示不会让子女知道,因为孩子会说他乱花钱。
老人们花数千元购买产品,回家还藏着掖着,这些产品到底是谁在卖,质量是否有问题?记者将相关情况向有关部门进行反映,市消委会等部门回复,这是典型的开保健品讲座推销保健品的案例。部门提醒,老人们应谨慎参加以防受骗,相关情况有关部门将介入调查。
据了解,目前工商等部门打击违法推销保健品主要看是否存在涉嫌虚假宣传、销售假冒伪劣商品、无照经营等违法行为,但很多情况下商家有正规的手续,保健品说明书、宣传单上并不存在夸大宣传,销售人员往往是暗地里向老年人肆意夸大功效,搜集证据非常难,除非有现场录音或录像,否则这种虚假宣传很难取证。
提醒
保健食品五大非法宣传“陷阱”
据了解,去年“3·15”前,根据保健食品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泉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曾发布消费警示,消费者特别是老年人在选购保健食品、辨别保健食品宣传真伪时,要注意五大非法宣传陷阱,其中就包括了“健康讲座”等吸引老年人购买保健品的促销活动。
“药到病除”不可信
保健食品不是药品,不能声称治疗功效。一些非法保健食品广告往往夸大产品功效,含有绝对化用语和不实承诺,声称可以治疗某种疾病如“根治”、“药到病除”等用语,或者以“无效退款”、“无毒副作用”等承诺,严重欺骗、诱导消费者。
“健康讲座”为促销
一些不法商家利用“访谈、讲座、采访、座谈会”等形式为幌子,邀请一些假冒专家、教授和老中医在现场进行“养生”讲座,顺便兜售保健食品。不少老年人因为盲目信任这些所谓专家或名人的介绍,从而选购了大量假冒保健食品。
“免费活动”为洗脑
一些不法商家通过利用“赠药”、“免费试用”、“发放小礼品”、“抽奖”等方式,吸引老年人参加其组织的促销活动。有些活动还会请一些所谓的患者现身说法,雇人制造争先恐后购买产品的假象,给老年人造成不买就没有了、不买就吃亏的心理暗示,不知不觉中被“洗脑”,从而购买产品。
“权威证明”属虚构
一些非法保健食品广告利用国家机关及事业单位、医疗机构、学术机构、行业组织的名义和形象,为产品的功效作说明,以增强产品的权威性和说服力。还有一些广告含有无法证实的所谓“科学或研究发现”、“实验或数据证明”等方面内容。
如“联合国国际生态安全科学院指出,人类肠胃如果每天定植高活性、高含量的双歧杆菌,那么人类将可以与肠胃病绝缘,人类寿命有望达到140岁。”等无法证实的虚假广告内容。
“专家义诊”是骗局
一些不法商家雇佣所谓的专家、教授为老年人开展免费专家体检或义诊。体检后,“专家”“教授”往往会告知老年人身体存在多种问题,需要及时购买产品治疗,不少老年人因此被诱骗购买了一堆无用处且不知真假的保健食品。
相关链接
雇托迷惑老年人
2008年4月,有人在南安市霞美镇田后村老人会附近租民房,发广告单,以3大盒300多块钱的价格宣传、促销一种叫“××胶囊”的保健食品,称能治高血压、高血脂、心肌梗塞、颈椎病等15种疾病,不少老年人在试用、购买。南安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丰州工商所前往查处,发现湖北省江陵县人朱某平未取得有关部门批准,将保健品吹嘘成包治百病的良药,现场赠送部分产品给老年人,存在欺骗行为。活动中,组织者花钱在老年人中寻找几个“托”,为他们的产品叫好。
赠送礼品吸引老人
2010年7月20日,在惠安县净峰镇卖“神药”的一伙人,走村串巷开健康讲座,摆桌椅,分发牙膏、筷子等日用品,免费赠送养生治病材料,帮村民量血压。把保健品吹成无所不治的神药,然后让托儿“现身说法”。据惠安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调查,他们分工明确,分别有看场望风、分日用品检查身体、在旁鼓动的托儿和推销人员。每到一个地方,他们就在当地租下场所推销。查获的“××宝”是保健品,主要用来提高免疫力,不能替代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