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新闻 >福建频道 >闽南新闻 >泉州新闻
泉州夫妻俩当“羊倌”守深山 生态农场发“羊财”(图)
2015-12-14 11:36
泉州晚报

古屋前晒满油茶籽

夜幕降临,吴圣利将最后一批羊赶回“羊楼”歇息

前来农场的游客对吴圣利养的鲤鱼好奇不已

核心提示

邱村村,一个坐落在德化县葛坑镇大山里的小村庄。初冬里,顺着羊肠小道,往村里大山深处的吉安角落进发,一路层林尽染,四野红遍。倘若不是等候在路边的吴圣利引路,恐怕没多少人知晓从村口跋涉20多分钟的山路,竟能在大山里邂逅一个偌大的生态农场。木瓦古屋孤立山间,羊儿“咩咩”的叫声响彻山谷,一座木质二层小楼便是“羊楼”,对于农场主吴圣利和陈春夫妇而言,这既是一份沉甸甸的事业,也是一份美好的生态乡愁。 

外出打工多年 回归乡野开办农场

从小在山里长大,初中毕业后长期在家务农,由于缺乏技能,年轻时的吴圣利夫妇一直没有找到致富的门路。

十几年前,因为两个孩子要上学,举家租住在德化城关,夫妻俩到陶瓷厂打工,落下了一身病。身患强直性脊椎炎的吴圣利干不了重活,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的陈春则药不离身。一家人仅靠微薄的打工收入和省吃俭用,勉强维持家庭生活,直到2013年,大儿子上了大学,二儿子也顺利从高中毕业,担子才轻松了许多。

“我是农民的儿子,我还是想回到农村。”离家多年的吴圣利几经思想斗争,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回家办生态农场。

守住青山绿水 黑羊养殖步入正轨

近年来,邱村村的大部分人口涌进城里,昔日良田几近荒芜,广阔的山地无人问津。吴圣利寻思着,德化县正大力培育本地特色农产品的发展,如黑鸡、黑羊、黑兔等“三黑”的名声早已在外,其中,戴云黑山羊肉质鲜嫩、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青睐,销售价格每斤达七八十元,市场供不应求,是一个绝佳的发展良机。面积足有四千多亩的吉安角落远离村子,四面环山、土地肥沃、林丰草茂,充足的自然水资源和阳光也为黑羊养殖提供了绝佳的环境。

2013年11月,夫妻俩筹资5万元,依托吉安角落的优质生态环境,正式创建了戴云黑山羊养殖基地,先期购买了18只纯种戴云黑山羊,并着手建造羊棚等基础设施。据了解,只用了两年多时间,羊群迅速发展,目前已存栏200多头,而平时善于学习喂食、放养、病害预防等知识的吴圣利也从一个门外汉成长为专业“羊倌”。更意想不到的是,夫妻俩的病情也得到极大好转,吴圣利坦言,在山里很苦,但收获的是实在与健康。

“上个月我就卖了十多头,每头2500元到3000元不等。”吴圣利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交通和通讯发达,很多顾客通过电话提前预约。如今,他已掌握了一整套产、供、销信息资源,戴云黑山羊养殖步入正轨。

多种经营方式 拓宽农民致富道路

“走,我们捕鱼去。”采访间隙,吴圣利将记者一行引至一处鱼塘。只见他挽起裤管,放了鱼塘里的水,不一会儿,密密麻麻、大大小小的鲤鱼在水里来回穿梭,不时溅起水花。原来,除了养羊,眼瞅着山坳里的水田闲置,夫妇俩便将其开辟出来,筑起小鱼塘,养起了鲤鱼。

“靠山吃山,现在农场采取多种经营方式,拓宽‘羊财’致富道。”吴圣利告诉记者,戴云黑山羊养殖规模已形成,他也尝试着发展其他项目,壮大和丰富农场业态。去年3月,他投入了5万多元,购进7头水牛,如今已发展到十几头。此外,他还承包了村里50多亩竹林和10多亩油茶林,每年可增收3万余元。今年,在他的带领下,德化县邱村村兴野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留守村里的农民有了致富盼头。

“有朝一日这里会变成‘开心农场’,成为城市家庭在农村的体验园。”吴圣利满怀信心,将来农场将与乡村旅游结合,打造一个独具特色的生态农业观光品牌。

返回顶部
手机站 海峡网
m.hx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