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网 >新闻中心 >福建频道 >闽南新闻 >泉州新闻
泉州市深化区域医疗中心体制机制改革
泉州晚报
2022-11-25 10:41

泉州市深化区域医疗中心体制机制改革,求医不再“北上南下”

家门口可享受高水平专家服务

自去年启动国家和省级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建设以来,泉州市坚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对照国家和省级区域医疗中心设置标准,落实落细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持续提升医疗资源能级,增强优质医疗资源聚集辐射效应,初步实现了高水平输出医院的品牌、技术、管理平移,助推泉州市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据统计,今年1—9月,泉州市医保县域内(不含区)就诊率达77.4%,医保县域内住院量占比为58.08%,三级公立医院出院患者四级手术占比16.22%,医疗服务性收入占比、规范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占比等医改重点指标运行保持在全省前列。这意味着国家和省级医疗中心的建设运行带动了泉州市区域医疗水平的稳步提高,群众选择留在“家门口”看病的多了,“北上南下”求医的少了,就医体验趋好,看病成本更低。

运行国家级创伤区域医疗中心

已开展70项新技术、新项目

2021年6月,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福建医院(以下简称“上海六院福建医院”)正式列入第二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试点名单,成为目前唯一落地县域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试点项目。一年多来,上海六院已带动福建医院开展70项新技术、新项目,其中“股骨头坏死病灶清除、血管吻合游离腓骨移植的保髋手术”等15项国内领先技术落地福建,部分填补福建省相关技术空白。

“之前有一名32岁的女性患者,因服用激素导致双侧股骨头坏死,四处求医都未取得合适的就医方案。”上海六院福建医院骨科医生郑勇强介绍说,“在张长青教授劳模名医工作室团队指导下,我们成功为其进行了血管吻合游离腓骨移植手术,随访两年手术效果良好。”

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能如此快速地给泉州市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就医获得感,得益于人才办、编办和发改、科技、财政、人社、卫健、医保等各级相关部门医改政策措施的落细落地。“为了加快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我们在投融资、用地基建、运营、人才、医保、学科建设、科研等方面都实施了配套政策。”市医改秘书处相关负责人表示,“仅财政方面,中央预算内投资我们就争取了3亿元,晋江市层面每年还提供1000万元的学科建设补助;医保方面,从诊疗支付给予倾斜支持,调整高水平医院专家来泉坐诊门诊诊查费,对从上海六院引进的新技术、新项目、新疗法,按新增医疗服务项目有关规定流程申请。”

据统计,2021年6月至2022年9月,上海六院福建医院门诊量同比增长13.58%,住院量同比增长14.84%,手术量同比增长30.27%,其中三四级手术同比增长25.82%;严重创伤病种开展覆盖率达70.94%,创伤核心技术开展覆盖率85.71%;泉州市域外来晋江就诊人数同比增长近2倍,国内其他省份及境外人员来晋江就诊人数同比增长近3倍。上海六院常驻团队还负责实施晋江市“为民办实事”医疗精准扶贫项目——髋膝关节置换救助工程,目前已完成45例手术;开设膝痛门诊,解除广大膝关节炎患者疾病困扰。

加快建设省级区域医疗中心

13项新技术新项目填补省内空白

省级区域医疗中心是国家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构建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和具体举措。去年,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获批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项目启动以来,医院学科建设、医疗核心技术应用、“高新特”技术应用等方面均取得了积极成效。

学科方面,去年以来,福医大附二院共新增普通外科、麻醉科、内分泌科、眼科、临床护理等5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现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1项、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含省呼吸医学中心)10项;通过联合多个在疾病诊疗研究、人才培养方面有特色、关联密切的学科共同组建50余个多学科诊疗中心,全力打造优势学科群,为提供优质医疗服务打下坚实基础。

在核心技术和“高新特”技术应用上,去年以来,福医大附二院共开展新技术、新项目23项,其中填补国内空白1项,填补省内空白13项。过硬的医疗技术为收治危重病人提供了坚实后盾,据统计,2022年,全院住院病人中病危及病重患者23195人,占入院人数35.74%,危重症在“家门口”诊治,成为群众就医的新选择。

为了提速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步伐,发改、财政、人社、卫健等相关部门也配套实施了诸多政策进行“保驾护航”。其中,财政、发改等方面就争取了1.8亿元资金,用于支持该项目建设。记者了解到,为了充分保障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发展空间,福医大附二院东海院区新住院楼项目正加快建设,2022年以来已完成投资1.88亿元,主体结构已封顶,建成后预计可提供1000张床位。

下一步,福医大附二院将着力改革创新区域医疗中心管理机制,加快推进国家呼吸临床重点专科、福建省呼吸医学中心和5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启动干细胞GMP实验室和省级肺干细胞重点实验室等建设,加快信息化和智慧医院建设等,力争到2023年,临床医学科研水平、学科技术水平和“急重难”“高新特”等诊疗服务能力明显提升。(泉州晚报记者郭雅莹 通讯员陈志波)

(责任编辑:唐秀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