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11月1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沈华铃 张芯雅)11月1日,厦门迎来首个“营商环境日”。作为全国优化营商环境的先行者,近年来,厦门市努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数字化、便利化的一流营商环境,不断推出优化营商环境创新举措,亮点纷呈。连续三年在全国营商环境评价中名列前茅,营商环境全部18个一级指标均获评“全国标杆”,14个指标进入全国前十。
良好的营商环境释放出“强磁力”,吸引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投资者近悦远来。今年1-9月,厦门新增市场主体13.2万户,净增7.9万户。招商引资和增资扩产成效明显,天马显示、士兰12寸、电气硝子三期等项目竣工投产,厦门时代、天马8.6代线、中创新航三期等一批投资超百亿项目开工建设,为率先实现高质量发展超越注入新动能。
如今,厦门营商环境实现从1.0阶段升级到“数据赋能营商环境”的5.0阶段,正朝着打造全国数字化便利化营商环境创新典型标杆的目标迈进。
审批服务 不断刷新“厦门速度”
“厦门开办企业十分方便,上午通过线上平台提交材料,下午就收到审核通过的通知了,营业执照半天就能办理下来。”说起厦门企业开办的工作效率,从事物流行业的林先生印象深刻。2020年6月起,厦门市全面压缩企业开办时限至一个工作日以内,打造企业开办“一窗、一网、一日、零收费”模式。如今,市商事主体“一网通”平台不断迭代升级,企业开办时限不断压缩,设立登记办理时限不超过0.5天,公章刻制、发票申领并联即时办理,各环节办理耗时以小时乃至分钟计算,不断刷新“厦门速度”。“水、电、燃气和网络业务在一个窗口都能办理,只要十几分钟,太方便了!”市民王女士在办理用电业务时,发现水气网业务也可以“一次搞定”,感到十分惊喜。这样的便利,得益于今年上半年厦门市推出的水电气网“一窗通办”便民服务新模式,统一供电、供水、燃气、网络所需的报装申请资料,客户仅需填报提交“一张表格”,即可联办“水电气网”的报装和过户等业务,享受“一窗受理”“一链办理”的便民服务。目前,全市32个水电气网营业网点和7个市区行政服务中心实现“一表申请、一窗综办”,累计完成联办业务两百余单。
“减材料、减时限、减环节、减跑动”。在“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化下,全市审批服务事项承诺时限压缩至法定时限9%以内,78%的行政许可事项实现“即来即办”,98%的事项实现“一趟不用跑”,超90%的事项全程网办,117项可跨省通办,113项“秒批秒办”。
数据赋能 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
在厦门,如果你急需办理临时身份证明,可以就近找到一家24小时社区便利店或酒店,在“e政务”便民服务站就可以自助办理。厦门在全国首创“e政务”自助服务新模式,打造“家门口24小时不打烊的政务服务窗口”。目前已整合公安、社保、医保、公积金、海关、公证等23个部门280个高频事项,全市共有430个这样的“e政务”便民服务站,遍布厦门全市24小时社区便利店、企业园区、大型酒店等人流密集场所,有效缓解了城市政务窗口业务办理压力,也解决了民众路途远、时间长、办事难的难题。厦门还依托“e政务”在全国率先推出自助服务“跨省通办”,已覆盖9省37地市。
“教育一件事”“就医一件事”“毕业一件事”“社保一件事”……对厦门市民来说,足不出户用手机登录“i厦门”就可以办理很多事项。厦门市从百姓需求出发,持续统筹各方资源优化集成化网上办事平台。如今,已实现公安、人社、教育、卫健、住房等惠民便企事项“掌上办”,借力智慧政务,让企业和群众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
此外,深化审批服务集成化“一件事”改革,围绕企业和个人生命周期节点,共推出“一件事”集成套餐服务338个,服务窗口延伸至全市131个便民服务站点,办理时间压缩56%,申请材料减少59%,累计办件量超140万件。
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路”,便利的背后是数据发挥的效应。目前,厦门政务信息系统“应接尽接”,全市46个部门174个在用系统全部接入市政务信息共享协同平台。公共数据“应汇尽汇”,累计汇聚数据超51亿条。
目前厦门市营商环境已进入“数据赋能营商环境”的5.0阶段。今年,还出台实施数字化营商环境提升方案,将在深化“一网通办”改革、构建全方位政务服务新体系等10个领域开展专项行动,朝着打造全国数字化便利化营商环境创新典型标杆的目标迈进。
法治护航 打造国际化法治服务高地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今年3月1日,《厦门经济特区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正式施行,将厦门市优化营商环境的成熟经验和做法予以固化和提升,为更高标准更高水平推进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建设提供了坚实法治保障。
“厦门营商环境建设成效显著,特别是今年,很重要的一点是这部条例的颁布和实施。”厦门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厦门大学中国营商环境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许志端说。2020年市发改委启动《条例》的相关立法工作,委托厦门大学中国营商环境研究中心开展立法调研和《条例(专家稿)》起草工作,许志端教授带领课题组着手调研,经过多轮研究和修改,形成了“专家稿”,征求各个部门和市场主体意见。“草案来回修改了二十稿,人大常委会审议了四次,可见厦门对这部条例的重视。”许志端表示。《条例》从市场环境、政务服务、产业发展环境、人文环境、国际化环境、法治环境和规范监管等七个方面进行了规范,突破了一些“门槛”和“天花板”,出台全国首创(“人无我有”)条款11项、全国领先(“人有我优”)条款10项。“《条例》有很多亮点,如明确要高质量建设海丝中央法务区,帮助企业走出去和外资企业来国内,进行国际化的协作。海丝中央法务区的高标准建设,大大提升优化了厦门国际化的营商环境。”许志端表示。
据悉,海丝中央法务区自2021年11月启动以来,新引进法务、泛法务机构77家,全市集聚法务机构、泛法务机构、法务科技共约800余家,着力打造一流现代化国际化法治服务高地。
贴心服务 让企业轻装上阵
“2020年6月公司成立之初,面临着注册地的选择——北京或厦门。经过详细的评估后,我们发现,近年来厦门市政府大力支持高科技企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税收减免、人才补贴等扶持政策,利好的政策为企业带来了信心。”厦门环寂高科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工业事业部总经理莫非告诉导报记者。
作为一家高科技创新企业,在申报厦门市、福建省的相关科技补贴的过程中,莫非深刻感受到厦门“便捷高效”和“廉政透明”的特点。从企业“上门找政策”,变为政府直接“上门送政策”,去年厦门市“免申即享”惠企政策兑现平台正式上线,实现惠企政策线上平台的申报审核,符合条件的企业无需跑腿,无需申请,即可直接享受相关政策补助。莫非表示,这一政策大大提升了企业申报、申核效率,减轻了企业时间成本,避免重复劳动,非常贴心。
持续降本减负,助力市场主体轻装上阵。厦门全面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措施,通过减免税收负担,降低用工、用能、物流、融资等成本,规范涉企收费等“组合拳”,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2022年上半年为市场主体释放红利约130亿元,预计全年减负超450亿元。
今年7月,厦门启动“益企服务”专项行动,聚焦企业关心关切,通过“一对一”专员服务、企业接待日、政企直通车等系列活动,用心用情帮助企业解难题、增信心、稳增长,让企业信心倍增。“厦门市发改委、市科技局等部门给我们提供业务上的帮助和支持,为我们持续寻找厦门市当地的业务拓展提供了机会。近期,公司在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时也得到了政府相关部门的系统辅导与培训。这些都坚定了我们扎根厦门、在厦门做大做强的决心。”莫非表示。
声音
推出厦门特色营商环境创新举措
许志端(厦门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厦门大学中国营商环境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福建省重点智库培育单位负责人)
一流营商环境就是“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市场化是核心,便利化是基础,只有便利化才能让市场化程度更高。近年来,厦门营商环境建设成效突出,审批流程不断精简、材料不断压缩、企业成本不断降低。
营商环境,“优”无止境,未来厦门还要在数字技术的应用上进一步加强;同时,推出有厦门特色的优化营商环境创新举措。例如,作为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城市,厦门应该有更好的供应链治理体系,尤其是在强链补链延链固链这些方面,可以研究更创新的举措。
专精特新企业受益良多
卢捷(福建青年创业促进会副会长、思明区人大代表、厦门云现场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
厦门的营商环境给了我们在厦门创业的年轻企业很大的支持,让我们可以安心在这里创新,放心在这里发展。近年来厦门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扶持专精特新企业的发展,我们作为专精特新企业也受益良多,在资金支持、减税降费,还有培训方面都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像我们目前正在结合线上活动场景,做元宇宙线上活动的探索,而厦门也率先在全国推出了《厦门市元宇宙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对产业进行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