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拥有世界级天然良港三都澳,一直以来是中国大黄鱼养殖核心区,全国80%以上的大黄鱼产自于此。春节前夕,记者来到宁德市蕉城区三都澳,探访全国首个5G智慧海洋示范区。
乘坐快艇出发,沿途可见成片的渔排,新型环保塑胶渔排把上万亩养殖区划分得整整齐齐,如一块块水田,养殖户们在此辛勤“耕耘”。半个小时后,记者抵达白基湾的深水网箱养殖基地,一根根5G+AI智慧监控错落有致分布于渔排之上,养殖区内,无数大黄鱼在网箱里游弋。一旁,渔排管理人员蔡祖助正悠闲地与他人聊天,这是他春节前的最后一班岗。
“装了5G+AI智慧监控,通过手机App就能察看渔排上的情况,省心!”老蔡的老家在邻省浙江,这次上岸与家人团圆,能同时“云”监控渔排,让他倍感轻松。“别看手机屏幕小,不仅能看到渔排的全景,在夜晚都能发现靠近的陌生船只。”
另一个渔民陈锦生接过话茬:“迈入5G时代前可不是这样。我在渔排上‘漂’了20多年,目睹年轻人上渔排工作没几天,相继辞职、上岸。电视信号收不到,吃完晚饭就睡觉,精神上的苦,难捱哦;巡逻全靠人工,凌晨一两点钟冒着寒风巡逻防盗,这滋味不好受。以前,海上网络信号不比岸上,这个问题让我们头疼不已。”
为此,福建移动、华为构建了TDD+FDD双层立体覆盖网络,采用超远覆盖、SUL技术,充分释放海域覆盖的高低频组合优势,打破了这一瓶颈。
2022年6月,全国首个5G智慧海洋示范区落地三都澳。“我们在该片海域完成近300个5G站点建设,基本实现50公里海域全覆盖、海域网络速率提升70%、容量提升2倍。”福建移动宁德分公司5G创新工作组组长谢锋林说。
得益于此,渔排高清视频监控画面可实时回传,满足渔民对渔排的看护需求。
5G带来的变化不止于此。渔排上,在技术人员的操作下,一个水下机器人敏捷入海后,将高清的画面实时回传到智慧海洋平台上,在屏幕上,就能看到不同角度的水下世界。该系统功能多样,不仅能对鱼群状态实时监控,还能对渔网四边和底部开展巡检,利用配套的机械臂/捕网工具可及时将死鱼、杂物清理出来,配合平台的AI计算能力,还能对生蚝扇贝等水产的尺寸进行测算……
这样的海上养殖,不仅看得见、管得着,还能喂得精、养得好。这让更多的养殖户放心尝试拓宽养殖品种,投入到鲍鱼养殖、花蛤育苗、鳗鱼生产、龙须菜和海参养殖等高端水产品养殖中。此外,依托5G信号,越来越多的直播带货活动火起来了,帮助养殖户销售鲍鱼、大黄鱼等特产。
5G+,也让渔排摇身一变,成为新晋的网红“打卡点”。在这里,海之梦渔家乐餐厅实现年接待游客10万人次,谱写渔旅融合新篇章。
记者了解到,未来随着AI能力逐步完善和成熟,智慧养殖方案还将更加智能化。如,AI可以识别大黄鱼尺寸和数量,计算渔排产量和鱼饲料投放量,实现精准投资和产出。此外,AI可以识别大黄鱼饥饿度和生病状态,结合喂养设备和远程诊断医院提升喂养品质、降低养殖成本等,5G下海,让大黄鱼养殖更“智慧”。
记者手记:以创新驱动海洋经济发展
福建日报记者 林霞
福建是海洋资源大省,海洋经济是我省“四大经济”之一,必须注重以科技创新驱动海洋经济发展。
在养殖大黄鱼方面,三都澳海域的渔民也曾走过弯路。从最初的粗放无序养殖,到后来严格按网格化管理。如今,又逐步形成基线化5G智慧海洋解决方案,在5G智慧海洋经济拓展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
可以说,5G通信技术打破了传统渔业给人的刻板印象,助力近海、深海、远海成为海洋经济发展的“良田”与“粮仓”。这一技术具有高速率、低时延、大连接的特点。三都澳通过推动智慧海洋综合管理平台、智慧渔排养殖等最新5G应用成果落地,不仅为沿岸、沿海近百万渔民搭起了一条海上连接通途,还为加快推动传统养殖业基于5G的数字化转型升级,开启数字经济时代提供了“宁德样本”。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智慧养殖,5G网络还全面提升了三都澳海域治理能力,这里还落地全国首个“5G+”海上巡回法庭项目、全省首个海洋执法项目等。期待5G在宁德带来更多的颠覆性技术革命,让宁德更多产品“游”向全国、“游”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