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和产业转型难题,民营经济重镇莆田市从推动产业内部整合、优化和发展出发,推行“链长制”,大力强链补链延链,探索传统产业转优和新兴产业做大的新路。
补短板,传统产业转优
今天的项目,就是明天的增量。
莆田荔城区鞋材加工集中区,是省重点项目,也是莆田鞋服行业近年来投资额最大的项目。
日前,记者在集中区看到,区内的重点项目莆田鑫昌鞋材的2栋厂房和1栋配套用房已经封顶,另有1栋宿舍楼正在进行主体建设。项目用地面积约65亩,计划投资2亿元,新建15条新型鞋材生产线。
据了解,整个荔城区鞋材加工集中区总用地面积约1395亩。眼下,项目一期总用地面积约565亩,总投资约40亿元,建成达产后,预计年产值可达30亿元。
鞋业,是莆田最大的产业。2023年,莆田鞋产业产值达1200亿元。然而,长期以来,莆田鞋产业多集中在上游的原材料和下游的制鞋、销售,中游的鞋底、鞋面、鞋机等环节相对欠缺,是产业链领域的一块短板。
“此前,莆田鞋产业发展所需的鞋材,大都依靠省内的晋江、石狮,省外的广东等地的生产商供应。”莆田市鞋业协会副会长蔡纪宁告诉记者,荔城区鞋材加工集中区的横空出世,将全面告别莆田鞋材外购的局面,补齐莆田鞋产业链的短板,从而有效降低莆田鞋产业的整体成本,提升全行业竞争力。
莆田荔城区鞋材加工集中区项目的生成和落地,是莆田推行“链长制”的产物。
2020年9月,莆田市成立重点产业链专项领导小组,梳理出全市的鞋业、食品、数字经济等12条产业链,由市级相关领导担任各条产业链“链长”,同时设立综合协调、企业协会、金融支撑、专家政策、属地推进等5个工作组,推动产业链内部整合和优化。
“链长制”推行后,荔城区鞋材加工集中区、黄石小微产业园、莆田鞋服个性化定制产业园等15个产业新项目、新平台开始出现,一批传统制造业企业和中小微企业因此踏上“链式”转型之路。
“传统产业,特别是鞋服、食品等传统制造业,是莆田产业经济的基本盘,我们针对传统产业的缺失环节,精准策划引进配套项目,尽快补齐短板,为企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支撑和动力,做强产业集群。”莆田市发改委主任程振宇对记者说。
谋增量,新兴产业做大
推行“链长制”后,莆田从产业链内部出发,着力培育新项目,做大新兴产业。
位于涵江区的福建省威诺数控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原本是一家传统的机床制造公司。2022年底,在“链长制”的推动下,针对企业的转型需求,莆田、涵江两级工信和科技部门介入,协调厦门大学、福州大学等高校科研资源,及时为公司搭建产学研平台,引导企业延伸产业链,进入高端数控设备生产领域,成效显著。
记者走进威诺公司新投产的智能工厂和装配生产车间,工人们正在加班加点赶订单。在生产车间,只见工作人员按下“七轴龙门式复合加工中心”的设备启动键,机械臂来回运转、上下翻飞,熟练地执行各项操作指令。在组装车间,数台高端数字机床——“龙门式复合铣镗加工中心”正在进行安装调试,验收合格后将发往全国各地。
涵江区工信局党组成员、一级主任科员陈剑锋告诉记者,涵江区是莆田机械制造业主要生产基地,产业门类较为丰富,不过多集中在传统的机械制造领域,高端机械特别是数字化机床制造相对薄弱。为此,莆田、涵江两级政府下决心改变这一局面,“链长制”机制下,通过产学研、金融等方面助力,以威诺数控为代表的多家机械制造企业加速转型,成长为科技型企业。
以威诺公司为例,该公司研发的“七轴龙门式复合加工中心”和“大型对称件(阀门)高效柔性双动柱卧式加工中心”两项产品经国家鉴定为“填补国内空白,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公司产品涵盖汽车、工程机械等,是三一重工、中联重科等知名企业的供应商。不久前,该公司上榜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在“链长制”推动下,莆田新兴产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省重点项目、总投资110亿元的紫京科技目前已进入设备调试阶段,投产在即;总投资50.2亿元的和拓新材料项目已部分投产;中电科创城产业园、城厢区“专精特新”产业园、太湖新型功能材料产业园等新兴产业园区正在加紧建设。这些新兴产业的“增量”,打开了莆田产业发展新空间。
莆田市政府主要领导告诉记者,面对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态势,莆田推行“链长制”,从项目和产业上下游入手,强化产业链招商,在新能源、高端制造、海洋经济、数字经济等领域引入更多新兴产业项目,培育莆田产业经济的新增量。(本报记者 何金 林剑波 通讯员 伊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