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卢怀谦 陈正安)太平洋岛国论坛日前对日本核污染水排海计划表示反对,认为在相关各方能够确认排放方案安全之前,日本不应实施将核污染水排入太平洋计划。
分析人士指出,太平洋岛国生态脆弱,经济依赖海洋渔业,并且因西方国家的核试验而饱受核辐射污染恶果,对核污染问题高度敏感。太平洋不是日本的内湖,日本不应忽视太平洋岛国居民的关切和生计,在核污染水排海方案的正当性、核辐射数据的可靠性、净化装置的有效性、环境影响的不确定性等问题未能解决之前,不应实施核污染水排海计划。
日本政府2021年4月决定,将福岛第一核电站内上百万吨核污染水经处理并稀释后,于今年春季排放入海。日本政府本月13日召开内阁会议后表示,等到相关排放设施建设完工并通过日本原子能规制委员会的验收后再开始进行核污染水排海,时间会在“今年春夏之际”。
太平洋岛国论坛秘书长亨利·普纳18日在斐济首都苏瓦举办的一场网上论坛中说:“我们坚信在各方确认安全前,不应排放。”他认为,日方表示将在未来数十年内排放这些核污染水,这“会打开一个潘多拉的盒子”,但不能等到数十年后才弄清这件事对太平洋地区的影响有多大。
此间分析人士认为,太平洋岛国一致反对日本核污染水排海计划出于多重原因。首先,担心排入海洋的放射性物质会随洋流和潮汐扩散,存在污染鱼类风险。日本核污染水排海计划推出后,一直遭到国内渔业团体的反对。日本全国渔业协会联合会本月13日再次声明,反对核污染水排放入海的态度毫无改变。据外媒报道,全球一半的金枪鱼产自太平洋岛国海域。日本拟排放的核污染水可能会对各太平洋岛国经济所依赖的渔业产生不利影响。
其次,太平洋岛国地区生态比较脆弱,人类和动植物生存严重依赖海洋生态。气候变化造成的海平面上升和极端天气已经给各岛国的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威胁。一旦大量核污染水排海导致海洋生态灾难,岛上居民就只能被迫离开家园,由此造成的生态危机和生存危机将对整个太平洋地区造成沉重打击。
此外,太平洋岛国海域地处偏僻,从20世纪中叶开始成为西方国家的核试验场,遭受了令人触目惊心的核辐射污染和生态灾难。太平洋岛国普遍对核污染问题高度敏感很大程度上源于西方国家在该地区大搞核试验留下的惨痛记忆。
1946年至1958年,美国在马绍尔群岛及其上空和海底进行了67次核试验。至今,马绍尔群岛的生态环境和居民健康依然受到持续负面影响。美军对1954年3月1日实施的一次氢弹试验爆炸当量预估失误,导致附近居民没能提前疏散,许多人出现急性辐射中毒症状,数十名居民在短期内因癌症、白血病等疾病死亡。
1957年至1958年,英国在前殖民地基里巴斯进行9次核试验。有研究显示,由于暴露在核辐射下,经历过核试验的基里巴斯人至今仍面临着更高的患癌率。1946年至1982年,美英等国还向太平洋、大西洋倾倒大量核废料。美更是“不远万里”,把在内华达州核试验后的130吨核污染土运送到马绍尔群岛倾倒。澳大利亚同样是加害者,历史上曾积极寻求获取和发展核武器,并在1952年至1963年允许英国在澳西海岸蒙特贝洛岛等地进行了多次核试验。
西方国家的核霸权行径让太平洋岛国谈“核”色变。普纳18日在发言中表示,太平洋岛民每天都在忍受核试验“后遗症”的长期影响。“我们必须阻止导致或误导我们走向又一场重大核污染灾难的他方行动”。
观察人士认为,日本政府应当尊重国内民众和国际社会的正当关切和强烈呼吁,切实以科学、公开、透明、安全的方式处置核污染水,并谨慎地与可能受影响的国家进行磋商,停止强推核污染水排海的不负责任行径。
太平洋岛国论坛成立于1971年,是南太平洋国家政府间加强区域合作、协调对外政策的区域合作组织,其成员包括澳大利亚、新西兰、斐济、巴布亚新几内亚及瓦努阿图等,秘书处设在苏瓦。太平洋岛国论坛发起并于1985年签订《南太平洋无核区条约》,规定在南太平洋地区设立一个无核武地带,各缔约方承诺不在该地区安放、试验任何核爆炸装置,不倾倒放射性废料和其他放射性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