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新闻中心 >国内频道 >国内新闻
辽宁确认经济数据造假 “官出数字、数字出官”致数据被注水分
2017-01-18 11:19
央视新闻

 

1月17日,辽宁省十二届人大八次会议在辽宁人民会堂开幕。辽宁省委副书记、省长陈求发代表省政府,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中的一大亮点是对过去出现的问题、偏差,丝毫不回避。陈求发在工作报告中首次对外确认,辽宁省所辖市、县,在2011年至2014年存在财政数据造假的问题,指出在2011年至2014年“官出数字、数字出官”,导致经济数据被注入水分。

2011年至2014年  

辽宁多个经济数据造假

报告援引了国家审计署2016年的一份文件:“辽宁省所辖市、县财政普遍存在数据造假行为,且呈现持续时间长,涉及面广、手段多样等特点。虚增金额和比例从2011年至2014年,呈逐年上升趋势。记者从有关渠道获悉,虚增最高的年份是2014年,虚增比例高达23%。

辽宁确认经济数据造假 “官出数字、数字出官”致数据被注水分

财政数据造假问题,不但影响中央对辽宁省经济形势的判断和决策,还影响到中央对辽宁省转移支付规模,降低了市县政府的可用财力和民生保障能力”。除财政数据外,其他经济数据也存在不实的问题。

经济数据造假  前任给后任挖大坑

2014年,中央巡视组首轮巡视辽宁时严肃指出,“辽宁全省普遍存在经济数据造假问题”。“不客气地说,在经济数据上,前一任挖了一个巨大的坑。”辽宁一位地级市政府研究室主任痛心地说,“而且欠下了近万亿元的巨额债务,辽宁现在不是在平地起楼,而是在坑底爬坡。”

2014年以来,辽宁经济数据很难看。地区生产总值是负增长,财政收入一段时期两位数下滑,固定资产投资60%-70%的下跌。2015年辽宁财政收入增幅出现了两位数的下降。对此,辽宁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梁启东研究员直言,一段时期的这种断崖式下滑,很难用经济模型来解释。除了经济自身确实困难外,那只有一个可能,就是之前的经济数据不真实,存在大范围造假。

辽宁确认经济数据造假 “官出数字、数字出官”致数据被注水分

 

新一届辽宁省委:

要追求实实在在、没有水分的发展

对此,辽宁省省长陈求发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解释,“我们顶着面子上难看的压力,认真地挤压水分,2015年夯实了财政收据,2016年以来努力夯实其他经济数据。”

面对辽宁的数据造假和部分干部忽悠作风,省委书记李希多次严厉告诫全省各市委书记和主要厅局负责人:哪位同志担任负责人,都想让本地区发展快一点,数据好看一点,这是一种担当。但我们要追求实实在在的发展,追求没有水分的发展,追求质量效益相统一的发展。“绝不能让忽悠成为文化,要让忽悠没有市场,让忽悠者没有前途!”。

 

经济数据造假  影响远不止经济领域

一个地方经济数据造假,首先影响对经济形势的判断,影响中央跟地方在经济相关利益上的分配,也会影响老百姓改善民生的实际收益。

但经济数据造假带来的负面影响,远远不止于经济领域。一旦一个地方的某些层级党政干部数据造假成为习惯,弥漫成风,不仅是数据造假,别的地方,很多需要公信力的地方也可以造假。如果大家认为数据造假是你睁一只眼,我闭一只眼的习惯,那这个地方的社风、民风,更关键的是党风政风就会发生扭曲。这个地方的党政干部就会失德,失规矩,最终这个地方的党委政府就会失去老百姓的信任。

解决数据造假:眼前很痛 长远利好

过去两年,辽宁当地在解决数据造假问题上一直在努力。在过去的两年里面,辽宁这届省委省政府一直在强调解决数据、挤水分的问题。在摘这颗毒瘤的过程中,辽宁省委省政府忍受了很大的疼痛感。

但是,眼前很疼,长远却是利好。我们注意到辽宁从2015年开始,在全国31个省区市中,GDP这样的核心数据上排名最后。尽管2016年全年的数据现在还没有完全出来,但是从前三个季度来看,辽宁恐怕也还是排在最后。增长速度排在全国最末,甚至可能是负增长。在这样的情况下,当地还在努力挤水分,不要面子上的一时好看,这是下了很大的决心,也承受了不小的痛感。

但是眼前的痛是为了纠正党风政风,眼前的痛不仅是让经济数据恢复真实,更重要的是让这个地方的政治生态能够恢复正常。

遏制造假靠决心  更靠有效机制

辽宁确认经济数据造假 “官出数字、数字出官”致数据被注水分

辽宁现在下了很大的决心来挤水分,决心还要长期保持,摘这个数据造假的毒瘤,挤掉数据当中的水分,端正党风政风,不仅是要靠决心,还要靠很多的有效机制。比如说经济数据要多路径统计;对统计队伍不仅要有横向队伍,还要有垂直管理的队伍;不仅是要看账面上的计算的数字,还要看一些可以用科学的办法,包括互联网系统可以实时跟踪的数据,像用电量、货运量这样的更精准的不容易造假的数据,而且还要制定更严密的机制,让那些假的数字在机制体系当中走不下去,任何一个假的数字一旦出现,在有效的机制面前,它可以被迅速发现并且能够做出严肃的追责,所以,有了足够的决心、有效的机制,再加上端正党风政风的长期、整体的努力,才能把这些“毒瘤”真正地摘掉,才能把曾经在这块土地上有过的“忽悠之风”真正地斩草除根。

返回顶部
手机站 海峡网
m.hx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