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桥铺石杨路,市民在热闹非凡的石桥铺夜市中穿梭。
天气渐渐热起来,白天也越来越长。太阳还没下山,主城热闹的夜市却即将登场。在渝中区较场口30°街吧、在渝北金岛花园等地,不少夜市摊点的生意人已经开始守候在此,等着夜市时间一到就开卖。
经过近5年的发展,夜市已成为重庆人夜生活的一部分,在丰富人们业余生活的同时,也成为了不少人创业就业的渠道,推动了重庆经济的发展。
不当月光族,两闺蜜夜市卖衣服
从去年五一开始,家住渝北龙锦花园的罗梅(音)就与闺蜜开始了“夜生活”,开着车去金岛花园旁边的夜市摆摊卖衣服。
罗梅告诉记者,她是做保险销售的,时间比较自由,收入也还可以,算得上小白领,而闺蜜是做微商的,收入也不错。以前,她俩都是“月光族”。
“去年五一,我们一起出去旅游,看到西安那边的夜市生意非常好,好多特色小吃和卖衣服的,我们也想把晚上的时间利用起来。”一开始,她俩也觉得摆夜市挺难为情,万一碰到了同事和亲戚朋友怎么办?
回来后,她俩到主城热闹的夜市去转了转,一位“煎饼西施”打消了她俩的顾虑。
“我们在南坪一夜市看到,一位漂亮的女孩,有20多岁,穿着短裙和高跟鞋,画着淡妆,在那里卖煎饼。”罗梅说,生意特别好,大家都愿意买她的饼,感觉特别干净。
说干就干,闺蜜俩选择了卖衣服,主要是女士和小孩的衣服,衣服都是在朝天门市场批发来的。平时,货都装在罗梅的车里,到了下午5点多,她就把车开出来,接起闺蜜一起到金岛花园附近的广场上去卖。
“这边一来离家近,二来卖衣服的不多,那条街很多都是卖吃的和小五金的。”罗梅说,现在,她俩差不多摆了一年的夜市,全靠薄利多销,收入比上班还多些。
“一件衣服最多时可以赚10元左右,一般袜子、睡衣这些,就只有一两元的利润。”罗梅说,现在,她们有了一些积蓄,想再摆一年夜市,然后找个铺面,结合网店卖衣服。
小伙夜市卖烧烤,养活一家人
来自渝北石船农村的李兵,最近买了几件花衬衣,天热了回到老家,周围的人都喊他李老板回来了。李兵说,其实,他不算什么老板。
李兵今年已经45岁了。几年前,他和老婆一直在离老家不远的石船街道卖烧烤,挣钱补贴家用。
三年前,儿子初中毕业,考到了渝北两路的暨华中学,两口子在儿子学校附近租了一套两居室的房子,把烧烤的工具全部搬过来。
白天,李兵去采购食品和准备佐料,老婆去永辉超市上班打临工。晚上,他们就在四号桥附近夜市摆起了烧烤。“才开始也不晓得这边人的口味和喜欢的东西,就看别的烧烤摊都卖些什么,我们就照样跟着做。”
三年后,儿子考上了北京一所大学。而这几年做烧烤生意,李兵除了供孩子读书外,还攒钱在石船街上买了一套商品房。
“我们想再在这里做两年,等儿子大学毕业后,我们也没有多大压力了,就回老家去,想做烧烤也行,就在石船街上做,现在石船街上晚上也很热闹。”李兵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