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2月9日电(记者张璇 贾钊)留着略遮住额头的刘海儿,一身深色羽绒服和长裤,骑着电动车穿梭于胡同小巷,车筐里放着刚取的快递……要不是一开口的“台湾普通话”极具辨识性,很多人会把林宇阳误认为是本地人。
林宇阳来自台湾新北市,和西安姑娘王曼已结婚6年。两年前搬进北京胡同,如今在他们看来这是“最正确的决定”。
2021年,他们住进雍和宫附近的一个小院。林宇阳说,生活在胡同,他和北京传统建筑的距离更近了。家门附近融合了各国风味的餐饮,又刚好满足了他日常生活的需要。
“我是为爱进京。”王曼打趣道。这位31岁的西安姑娘,喜欢周末和丈夫在胡同探寻新奇的小店、品尝咖啡、参观美术馆。夏天骑着自行车在胡同中穿行,让她瞬间回忆起童年。
2016年相识于台湾,他们的相遇“像是偶像剧的桥段”——在旅途偶遇、厦门相恋、西安婚礼、北京定居。“结婚是一个勇敢的决定,除了空间距离,也要克服性格和文化上的差异。”王曼说。
“西安话和闽南语是两种方言,我们常常要为两方家庭互做翻译。”王曼说,南北方的文化差异时常产生摩擦,但由于“三观”一致,这些摩擦反而成为认识彼此的切口,久而久之感情更稳定了。
64岁的黎砚平是这间胡同小院儿的房东,被王曼和林宇阳称为“黎叔”。2015年翻修了房子以来,黎叔先后迎来20多位海内外租客。“每天和院里的年轻人打交道,有时候互相分享水果和零食,生活很有趣。”黎叔说。
婚后,王曼和林宇阳两家人建立了微信群。虽然因疫情不能常回家,但两岸家庭之间的联系和交流一直热络。
“我告诉在台湾的家人,自己接种了疫苗,出门也很方便,他们可以放心。”林宇阳说,大陆的疫情防控让他“很有安全感”。
今年春节,两人回到西安与家人团聚。在西安,这对夫妇和家人一起观看了北京冬奥会的开幕式。谈起开幕式中的“小萌鸽”,林宇阳说,他在台湾和海外的家人调侃他,“看看国家多重视你们,一‘鸽’都不能少。”
2019年国庆假期,王曼带着爷爷奶奶重游了台湾。在台湾花莲的海边,她拍下了两位老人眺望太平洋的背影——每看到这张照片,林宇阳和王曼的记忆和情感就会闪回那片海岸,那也是他们相遇的地方。
就像台湾民谣歌手胡德夫一首歌中写的那样:“最早的一个故乡,最早的一件往事,是太平洋的风徐徐吹来……”(参与采写:魏思远 邬金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