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网 >新闻中心 >海峡图库 >福州图说
文化中国行|福建福州:传统非遗的“新势力”
新华网
2025-03-12 11:03

福建福州非遗文化绚烂多彩,涌现出寿山石雕、福州脱胎漆器髹饰技艺、木雕、软木画、油纸伞等众多国家级、省级非遗项目。近年来,福州在非遗传承与创新中不断探索新路径,以“传承人工作室+学徒”、“非遗进校园”等模式培养非遗传承人才,依托古厝、历史街区推进“非遗进古厝”、“非遗+旅游”等融合发展,让非遗贴近民众,走进生活,吸引更多年轻人体验非遗,为非遗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3月8日,家长带领小朋友游览福州三坊七巷同利肉燕非遗文化体验馆。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3月8日,家长带领小朋友游览福州三坊七巷同利肉燕非遗文化体验馆。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3月8日,家长带领小朋友游览福州三坊七巷同利肉燕非遗文化体验馆。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3月8日,家长带领小朋友游览福州三坊七巷同利肉燕非遗文化体验馆。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3月8日,在福州三坊七巷同利肉燕非遗文化体验馆内,小朋友在包肉燕。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3月8日,在福州三坊七巷同利肉燕非遗文化体验馆内,小朋友在包肉燕。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3月8日,在福州三坊七巷同利肉燕非遗文化体验馆内,福州同利肉燕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陈君凡(中)在指导家长及小朋友包肉燕。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3月8日,在福州三坊七巷同利肉燕非遗文化体验馆内,福州同利肉燕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陈君凡(中)在指导家长及小朋友包肉燕。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3月8日,在福州三坊七巷同利肉燕非遗文化体验馆内,家长与小朋友共同包肉燕。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3月8日,在福州三坊七巷同利肉燕非遗文化体验馆内,家长与小朋友共同包肉燕。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3月8日,寿山石爱好者在福州藏天园寿山石交易市场选购寿山石。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3月8日,寿山石爱好者在福州藏天园寿山石交易市场选购寿山石。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观众在福建省沈绍安漆艺博物馆里观赏女性题材的漆画作品(3月7日摄)。新华社记者 魏培全 摄

观众在福建省沈绍安漆艺博物馆里观赏女性题材的漆画作品(3月7日摄)。新华社记者 魏培全 摄

在福建省工艺美术大楼寿山石雕刻工作室,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郑则评(左)在指导学生进行寿山石雕刻创作(3月6日摄)。新华社记者 魏培全 摄

在福建省工艺美术大楼寿山石雕刻工作室,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郑则评(左)在指导学生进行寿山石雕刻创作(3月6日摄)。新华社记者 魏培全 摄

3月6日,在福建省工艺美术大楼寿山石雕刻工作间,两名青年雕刻师在雕刻寿山石。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3月6日,在福建省工艺美术大楼寿山石雕刻工作间,两名青年雕刻师在雕刻寿山石。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3月6日,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陈天灨(右)在指导学生进行漆器髹饰技法。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

3月6日,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陈天灨(右)在指导学生进行漆器髹饰技法。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

3月6日,在福州漆研堂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作人员在制作漆艺茶具产品。新华社记者 鲁鹏 摄

3月6日,在福州漆研堂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作人员在制作漆艺茶具产品。新华社记者 鲁鹏 摄

3月5日,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陈礼忠(左一)在给学生示范寿山石雕刻技法。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

3月5日,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陈礼忠(左一)在给学生示范寿山石雕刻技法。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

3月5日,在福建省工艺美术大楼寿山石雕刻工作室,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郑则评(中)在指导学生进行寿山石雕刻创作。新华社记者 鲁鹏 摄

3月5日,在福建省工艺美术大楼寿山石雕刻工作室,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郑则评(中)在指导学生进行寿山石雕刻创作。新华社记者 鲁鹏 摄

3月4日,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袁师永在进行雕漆创作。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

3月4日,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袁师永在进行雕漆创作。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

3月4日,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袁师永在自己的工作室为来访者介绍传统漆艺作品。新华社记者 鲁鹏 摄

3月4日,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袁师永在自己的工作室为来访者介绍传统漆艺作品。新华社记者 鲁鹏 摄

一名游客头戴“簪花”在福州市千年古街三坊七巷里打卡留影(2月3日摄)。新华社记者 魏培全 摄

一名游客头戴“簪花”在福州市千年古街三坊七巷里打卡留影(2月3日摄)。新华社记者 魏培全 摄

(责任编辑:庄婷婷)

为您推荐

频道推荐

文化中国行|福建福州:传统非遗的“新势力” 美翻!福州“晚樱”盛放!未来一周为最佳 惊艳!她用“千月簪法”诠释新时代女性力量

24小时新闻排行

爸爸带娃一年前后表现判若两人 妈妈感慨:人 蚂蚁庄园3月12日答案今日最新正确:以下哪种 陪爬泰山小伙称为挣钱透支了身体 每次下山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