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网讯 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我们即将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回望气壮山河的发展历史,这个百年大党带给我们的,不仅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精髓,更有关键时刻的勇气担当与革命气概。正是这股精气神,使得我们的党能够带领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全面迈向现代化,走上伟大复兴之路。对于中国共产党经历百年沧桑却日渐根深叶茂的奥秘,著名导演黄建新怀着无限的敬意,携新作电影《1921》给出了属于自己的解答。
主旋律电影艺术风格的合理化探索
作为“第五代导演”代表人物之一,黄建新导演有着自己独特的电影艺术风格。
他的作品是发人深省的,拥有触及灵魂的思想价值。《黑炮事件》的象征主义,《背靠背,脸对脸》的写实主义,在幽默诙谐的口吻中,映射出时代变迁对个体命运的深刻改变,成为烙刻时代印记的影史佳作。
在坚持现实主义题材艺术探寻的同时,怀着对国家与民族的深厚情感,黄建新将目光转向主旋律电影,并完成了相关类型片的创作模式突破。他先后执导的《建国大业》《建党伟业》,以及监制的《建军大业》(业内称为“建字三部曲”),在历史的种种细节中梳理出时代与民族的脉络,使得主旋律电影更加可感与富有亲和力。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黄建新监制的献礼片《我和我的祖国》,更是立足“小人物、大情怀”,呈上了一篇承载70年家国梦的银幕之歌。
对于主旋律影片,他有自己的独特判断与理解。他曾说:“拍革命历史题材,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就是‘大事不虚,小事不拘’,‘大事不虚’说的是大的历史事件必须真实,不能虚构;‘小事不拘’说的是,可以用合理的戏剧手段,虚构方式,让整个故事变得更加精彩,和观众老百姓贴得更近,让他们喜欢看” 。
在建党百年之际,这位注重真实感与戏剧感之间张力的导演,献上了自己的生日礼物——电影《1921》。而在即将到来的第24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黄建新还将出任金爵奖主竞赛单元评委会主席,对参赛影片进行评审。
真实记录历史 方能继往开来
据黄建新导演介绍,与10年前自己的“编年史”叙事电影《建党伟业》相比,《1921》更加聚焦1921年这一年前后的史实,以上海为故事中心,辐射到全国各地甚至国际社会,力图以“横截面”的电影视角,高度浓缩地展现建党历程。
对于这种在大历史观之下的微观与中观视角探索,真实性是它的注解。
比如,1921年,中共一大的参会代表平均年龄只有28岁,年龄最小的代表只有19岁。黄建新表示,剧组选择年龄相仿的演员来饰演这些历史人物,力图最大程度地贴近历史,符合真实。为了让这些演员更深刻地理解人物,把握人物的内在精神,导演、编剧阅读了大量史料,并把人物传记、历史文档等各种资料寄给演员,让他们做好准备。“哪怕是一句台词、一个动作、一天的客串表演,我们都会一起认真讨论,研究琢磨如何传神准确地塑造好人物”。
借助电影这种文化媒介的情感连接,《1921》既是一次宝贵的爱国主义教育,也希望能达成年轻一代与革命领袖的一次情感共振。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 “我们希望这部电影能给更多年轻人提供一个回望百年征程、读懂百年初心的机会。一百年前,一群和他们年龄相仿的青年,满怀理想和壮志,在国家和民族的危难关头挺身而出,矢志改变中国的面貌,这是容易引发今天年轻人的共情与共鸣的”,黄建新如是说。
在当下电影产业迅速升级、电影市场不断扩容的今天,主旋律电影开始成为中国电影屏幕上的重要支柱。如何让极具教育意义的史实,摆脱说教的窠臼,展现给当下的观众,是所有主旋律电影创作团队面对的考验和现实之问。
答案还是真实。唯有真实,才能有更强的代入感,在银幕的背后,是无数人“求真务实”的艰苦努力。在电影开拍之前,上海市委宣传部组织召集党史专家、上海城市文化史专家、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资深研究员等专业人士,与电影主创团队一同召开多次剧本论证专题会议,结合最新党史研究成果,披阅四载,增删多次,本着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反复打磨人物性格,挖掘历史细节,力求让这段观众耳熟能详的史实在银幕上绽放新意。
而影片主创团队的搜集史料、勘景足迹更是遍布上海、全国乃至海外。为了重现20世纪20年代上海作为中国共产党诞生地的城市文化风貌,剧组在街景中安装了上万个灯泡,甚至按照1:1的比例搭建了党“一大”会址、党的“二大”会址以及博文女校等建筑群,打造“艺术的真实”,就是为了以考古之匠心,成影坛之力作。
“期待献上一部留得住的作品”
对于党的激荡百年史,黄建新导演始终带着一种求索的心态,力图通过电影的镜头语言,揭开这一百年大党的成功密码,“百年前的中国,有一种说法是当时有2000多个政党,可为什么一个仅有10多个人创建的政党,只用了28年的时间就建立了新中国?这就是我们想拍这个戏的原因”。
在拍摄的过程中,他更是意识到,革命先驱们不仅有光辉的理想主义色彩,更拥有将理论付诸实施的现实主义精神。在1921年那个盛夏,他们通过务实的讨论建立党的机构和纲领,才让我们的党得以诞生,并奠定了未来从胜利走向胜利的组织保障:“这些人是有超越生命的信仰的。100年来,我们的党走过的光辉岁月,就是这样的一群人精神历程的实践性体现,” 而他们的一腔热血,更是党无比宝贵的精神财富。
这也是他为何下决心,“期待献上一部留得住的作品”。也正是常怀时代之问,他的电影创作也透射着历史的方位感与坐标系:“1921年的上海发生了什么?一大会议怎么开始筹备?一大代表怎么到达上海?会议过程中经历了哪些不为人知的波澜?”带着这些问题,黄建新给出了自己的答案:这些代表给上海带来了五湖四海的力量汇聚,他们的思想碰撞和他们的人格魅力激发出了一种活力,这种活力指向的就是民族光明的未来。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历史是当代人的精神展现,如何解读历史,也折射着当代人的价值走向。期待电影留得住,也即意味着它的历史呈现需要深邃而富有时代精神。
“革命历史题材的影片其实与当下有着强烈的情感联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习总书记对我们的殷勤嘱托。站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这个伟大而关键的节点,我们希望通过艺术创作,让观众跟着电影一起‘回望初心’,继续前进,最终为我们的民族复兴添砖加瓦”,黄建新最后说。(本网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