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敏家》刘小敏的前夫是金波,从剧情来看这个前夫并不靠谱,到了北京是为了躲债还钱的,下面就来分析一下刘小敏为什么会和金波离婚。
金波,是刘小敏前半生的噩梦。和金波的婚姻,是刘小敏前半生的最大败笔。为了摆脱噩梦和败笔,刘小敏拼尽了全力,从婚姻的泥潭 里爬出来,一个人跑到北京发展和奋斗,远离是非之地,重新开始。那么,到底是什么摧毁了金波和刘小敏的婚姻呢?是和苏老师的互相欣赏?是金波的出轨?原来这才是小敏和金波离婚的真相,不止因“性”和“钱”。
一、“没有爱情”是原罪
刘小敏并不喜欢金波,她和金波的婚姻,是她妈妈一手撮合的。两人在一个小院里一起长大,也算得上青梅竹马,可惜刘小敏就是没看上“粗俗”的金波。当时的金波是他们老家纺织厂厂长的儿子,年轻时一表人才,意气风发,风流倜傥,而且家境殷实,父母高知。嫁进这样的家庭,是小院里所有女孩的奢望和梦想。
金厂长有恩于刘小敏家,母亲王素敏为了报答恩情,考虑到金波确实是“最优选”,若女儿嫁过去,那便是衣食无忧了,于是便极力撮合女儿和金波的婚姻。尚且年幼的小敏,在妈妈的劝说之下妥了协,最后还是嫁给了她不喜欢的金波。婚后的金波,如刘小敏所料,确实是一个不靠谱又粗俗的男人。后来,金波还结交了一群狐朋狗友,不好好上班,还每天晚上出去酗酒,家产也慢慢败光了。
小敏想逃离这样的生活,多次提出离婚,可是王素敏和厂长夫妻都不同意,想尽办法阻拦刘小敏离婚,甚至将她的户口本藏了起来。被父母安排的无爱婚姻,父母无视不幸福的事实,是刘小敏不幸福的主要原因。
一段婚姻,夫妻彼此相爱,是最基本的要求。婚姻是爱的自然结果,不是报恩的手段,更不是攀附权贵的工具。刘小敏知道自己不喜欢金波,不想跟他结婚,无奈拧不过双方父母的热情和撮合,被推着走进了这座黑暗的围城。我们不要高估自己对无爱婚姻的宽容度和忍耐度,婚姻的基础是爱情,一定要找一个喜欢的人结婚。
二、“人生态度不同”是祸根
金波不思进取,刘小敏努力上进,不同的人生态度和生活价值观,是导致两人婚姻破裂的祸根。金波父亲是厂长,母亲是妇女主任,为他提供了优渥的生活条件。衣食无忧的金波,没有经历过社会的毒打,也没有体会过生活的艰辛,每天都在“混”日子。
金波年轻的时候进厂工作,以为这是能端一辈子的铁饭碗。到了工厂一线工作,嫌太辛苦,就不干了。后来下科室,业务不行,又转去了保卫科。还没提上去,父亲就去世了。家里没有了父亲这个顶梁柱,厂子也被收购了,一直啃老卫生的金波被生活狠狠地扇了一个耳光。因为不努力,得过且过,金波从人人羡慕的厂子公子,沦落到“社会底层”,没工作,没存款,没生存能力。
刘小敏却是一个有追求的女人,金波的堕落和不思进取,让她对这个男人越来越“恶心”。她对丈夫没有期待,把改变生活寄托在自己身上。婚后的刘小敏,不想看到金波醉醺醺的鬼样子,经常外出学习。为此,金波怨气十足,看着上进的妻子,看着为家庭和生活负重前行的妻子,他没有感动和体贴,反而指责刘小敏在瞎忙、冷漠、没情趣、没有女人味。
刘小敏为此和他“分居”,受够了冷眼的金波,“情不自禁”,欲火焚身,背着小敏出轨了。被小敏捉奸之后,反咬一口,把自己出轨的原因归到小敏身上,怪小敏太努力上进,忽视了他,冷落了他,不顾他正常的“性”需求。人最可怕的状态是不思进取。金波自己是一滩烂泥,把父亲留下的财富败了,把父亲的心血毁了,把自己作成了“一无是处”的废物。
更可怕的是,他自己堕落心安理得就算了,看到妻子刘小敏在努力上进时,他非但没有扶一把、推一把,还要死死将她攥住,往泥里拉扯。小敏的格局和视野,远在金波之上,刘小敏成了婚姻里独自远行的那一个,这就注定了这场婚姻的必败。婚姻讲究的是志同道合,需要互相搀扶,一起努力,一起改变,一起做梦。你往南我往北,最后只能渐离渐远,分道扬镳。
三、“精神世界不契合”是爆发
生活的鸡毛蒜皮,没有真正摧毁金波和刘小敏的婚姻,完全不契合的精神世界,才是两个人分崩离析的爆发点。金波虽然是厂长的公子,家境殷实,却文化水平不高。因为文化水平的差异,导致金波和刘小敏在思想和三观上存在极大的差别。
小敏在婚姻里受够了金波的粗鄙和堕落,遇到苏老师的那段时间,是照进她糟糕生活里的一束光。苏老师为人风趣幽默,两人都很喜欢诗歌,于是自然而然便成了笔友。有共同爱好的两个人,通过书信互相交流他们喜欢的诗词,是真正意义上的灵魂和精神的碰撞。用刘小敏的话来说,那是一段非常单纯简单的互相欣赏的关系,不是出轨,甚至连一段感情都算不上。
但两人互通书信一事,被苏老师的老婆知道了,她联合金波打算抓刘小敏的奸,没想到却得到苏老师不幸意外落水的消息。从那以后,苏老师活不见人死不见尸,没人知道他去了哪里,没人知道他是否还活着。
这件事情被闹得人尽皆知,满大街都是刘小敏和苏老师的风言风语,老家的人在背后指指点点,说三道四。小敏经受不住这样的压力和伤害,独自一人到北京打拼,彻底和老家的人隔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