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相声的历史长卷,200多年浩瀚长河中,那些为相声事业为之奋斗一生的大师们,宛若熠熠生辉的星辰,无论时代变迁,它都始终闪耀着,指引着后人的传承之路。说到相声一定绕不开常氏,作为最低调却又夺得中国相声史上多个唯一和第一的相声家族,常派相声的扛鼎人常宝霆大师集常派大成,是相声史上德艺双馨的一代宗师,为相声事业的传承与发展,做出独一无二的贡献。
(相声大师常宝霆晚年照片)
虽无法一睹先贤在舞台上的风采,但是从流传下来的音频和视频中,我们也能领略一二。常宝霆身姿修长,气质潇洒,仪态端庄,在舞台上是公认的帅。在技艺上更是被媒体评价:嗓音清脆,口齿伶俐,表演洒脱明快,摹人状物惟妙惟肖,擅使贯口和学唱类段子。也是相声中少见的“说学逗唱”样样俱全的翘首。
常宝霆更是国内首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声)”传承人、“中国曲艺牡丹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常宝霆的一生都投身于他所热爱的相声事业中去。4岁开始练习“贯口”,5岁在父亲常连安和兄长常宝堃的指导下开始学习相声。不到9岁首次在天津“小梨园”登台献艺,首秀便获得“挑帘红”,从此艺名“三蘑菇”的称号便在业界打响,开启了常宝霆相声事业的征程。
(左图:9岁常宝霆初次登台挑帘红右图:80岁常宝霆登台表演《卖布头》)
常宝霆12岁拜师姑父郭荣起,14岁遇到终身舞台搭档白全福,这对长达半个世纪舞台黄金搭档,至今仍是业界的标杆,成为了成为了相声界绝无仅有的大师级终身搭档。常宝霆不仅功夫扎得深,也勤学不辍,善于思考,成角路上,频繁拜访京剧、评剧、鼓曲、歌曲等名师大家,深挖学习更多各种流派的京剧和曲艺,将其带入他的“说、学、逗、唱”,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表演风格。这种创新精神,也贯穿了常宝霆的一生。常宝霆认为,相声就是要常演常新,艺术源于生活。在60年代-80年代末,常宝霆多次深入工厂、农村、部队体验生活,为他的相声创作寻找灵感。如与投递员一起骑车送信数月,创作并表演了歌颂邮递员的新相声《万无一失》。在大庆油田深入体验生活后,他创作并表演了《油田战歌》。随后推出《笑灾乐祸》、《诸葛亮遇险》、《语言硏究》、等表现现实生活的新相声。。以彰显时代风貌,巧妙的针砭时弊,深得广大观众喜爱。他创作和表演的科技相声《一枝新花》在1979年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彩色相声纪录片《笑》中获选,得到好评,更是被称为“人民的艺术家”。这也让常宝霆在相声舞台上常演常新,红极一时,至今人们回顾当年常宝霆的作品,仍然被看作是经典。
常宝霆不仅相声技艺精湛,更是将相声行业的传承与发展视为己任。数次以一己之力挽救相声行业。新中国成立后,相声作为“旧时代艺术”被人们所逐渐抛弃。常氏兄弟多方奔走、多次访问老舍,探讨相声如何翻新,做出符合新中国的新相声。终于,在1950年新中国党中央组建11人“北京相声改进小组”,20岁的常宝霆任改进小组副组长,与老舍、侯宝林、孙玉奎等艺术家一起拟出相声改进方案,对传统相声进行了改良。同年,北京市第一届文代会召开,常宝霆在相声大会演出了由他改良后的《假博士》《不离婚》《婚姻与迷信》《乱形容》等新编相声,揭露讽刺了旧社会、旧风俗,歌颂了百姓的新生活和精神面貌,受到广大人民的热烈欢迎,拉开了新中国相声发展的帷幕,也为“新相声”的发展创作打了成功的样板。
在新相声蓬勃发展之际,1966年相声再次陷入停滞和沉寂,并逐渐有断档趋势,许多年轻人已经不知道有相声这一民间传统艺术文化了。被派去拉大幕的常宝霆心急如焚,不忍相声消失,在1970年常宝霆与曲艺团领导商量决定创作一段符合时代要求的相声段子。于是常宝霆在食品二厂往返三个多月体验生活,创作了新相声“挖宝”。1972年,在天津市党政军民联欢会上,《挖宝》首次公开亮相,大受欢迎。1973年国庆,《挖宝》在天津电视台播出,被誉为文艺复苏后的里程碑式作品。《挖宝》的成功,带动了相声行业的复苏,同时业界也涌现出了大批新相声作品,相声重回大众视野,再次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左图:常宝霆(右)与师傅郭荣起(左下)、徒弟于浮生(左上);右图:85岁的常宝霆与徒弟们合影。前排:常宝霆和妻子余长敏,后排从左:耿殿生、张志田、白金城、于浮生、于雷)
1983年,在常宝霆的领头下,出现了中国首个相声理论研究会——天津市曲艺相声研究会。常宝霆任其会长。从而带动并掀起全国相声演员和学者对相声理论方面的研究,促进了相声的学术发展,也对相声艺术的传承发展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1987年常宝霆应邀到美国纽约、旧金山、洛杉矶等地进行演出,将相声这一中国传统曲艺文化带出国门,走向了世界的舞台。不少海内外报刊评常宝霆与白全福的演出:“获得满堂彩,均极自然。充分表达了“相声最高意境,观众一饱耳福”。1992年,常宝霆从天津市曲艺团调入天津市表演艺术咨询委员会工作,专门从事对传统艺术的整理、挖掘和对年轻演员的传、帮、带工作。
常宝霆1930年1月4日出生,2015年1月4日离世,是相声史上唯一一位生年与卒年相同的大师,仿佛象征着他对相声事业的有始有终。常宝霆作为常派扛鼎人,第六代相声传承人的代表,传承常氏家风对艺术执着追求、坚韧不拔的家风,以相声为一生追求信仰,开拓创新时代作品,传递时代精神,对艺术孜孜不倦,低调做人,却默默耕耘,对相声的传承与发展殚精竭虑,为我们呈现出一个时代人民艺术家的风范。大师已逝,但常氏相声精神永流传,为人民带去的常氏欢声笑语穿透岁月的长河,在相声历史中久久回响。
(相声大师常宝霆艺术生涯拼图:上:少年中:青年下:老年)
附:常宝霆相声大师成就
首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声)”传承人。
“中国曲艺牡丹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
享受国务院津贴获得者的艺术家
北京相声改进小组副组长
全国文代会代表
天津市曲协副主席
天津相声理论研究会会长
天津市市级劳动模范
天津市政协委员
天津市市委宣传部授予松鹤杯《德艺双馨艺术家》荣誉称号。
相声《挖宝》创作者,被誉为文艺复苏后的里程碑式作品。
常宝霆主演的曲剧《新事新办》新中国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获得音乐创作一等奖,演出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