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从青藏高原奔流而下,蜿蜒于群山峻岭之间,在宜宾三江口与岷江汇聚。“泉香而酒洌”,这里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造就了飘香世界的五粮液。
2022年6月8日下午,领导来到宜宾市三江汇流处,驻足江边,眺望三江六岸。“要以能酿出美酒的标准,想方设法保护好长江上游水质,造福长江中下游和整个流域。”这是总书记的殷切嘱托。
守护好这一江清水,牢固树立上游意识、上游责任、上游担当,保持绿色发展的战略定力,是五粮液在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一贯的坚持与担当。
“保护生态是五粮液基业长青、永续发展的根基。五粮液是长江上游优质水质的受益者,也是长江上游生态的守护者,更要在长江大保护中争上游、创一流,持续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五粮液集团(股份)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曾从钦说,五粮液将打造生态化园区、实现生态化生产、提供生态化产品,保护生态白酒品牌,不断擦亮“生态五粮液”底色,树立中国白酒行业生态化发展标杆。
绿色,不变的底色
早在上世纪90年代,五粮液就建成了行业领先的酒糟循环利用工艺系统。1998年至2002年,五粮液基本实现了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减量化排放。
从2013年开始,五粮液投资1.7亿元实施“煤改气”工程,已于2018年实现天然气全部替代煤炭,100%使用清洁能源,每年可节耗标准煤约4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20万吨、二氧化硫约900吨、氮氧化物约500吨。
完成“煤改气”工程后,五粮液开始探索“气改电”。“从实施‘煤改气’工程,到推行‘气改电’,五粮液一直在积极推进能源结构优化,寻求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有效途径,从源头上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五粮液集团能源环保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据悉,目前,五粮液已计划在新增产能片区配备电锅炉,将进一步降低污染排放强度,更加有利于打造生态化园区。
发展循环经济是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的重要途径。2015年,五粮液正式提出“生态循环”理念,倡导“从土地中来回到土地中去”,逐步从水资源循环利用、酒糟资源化利用和热能回收等方面,推进资源无害化循环利用。
五粮液还将绿色供应链建设纳入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打造“绿色有机原料-优质白酒酿造-酒糟分质梯级利用-废弃物制有机肥-绿色有机种植”的生态产业链体系,建设绿色酿酒产业园区。
随着清洁能源消费比重不断提升,生物燃料等替代能源在各行各业得到鼓励应用。五粮液率先行动,投资建设酒糟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以此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同步实现酒糟固废处置与酿酒副产物价值利用。
对企业能源消耗进行有效控制过程中,五粮液对于绿色转型的思考更加全面深刻。推动企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促进企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共赢,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才是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
零碳,美好的目标
在全球“双碳”大背景下,绿色发展、生态发展已成为产业永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共同探讨酒业绿色生态发展道路,对产业未来意义深远。
作为白酒行业龙头,五粮液于2021年在业内率先提出创建“零碳酒企”,引发社会普遍关注。如何在服务“双碳”战略与企业高质量发展之间实现有效衔接,成为五粮液在“双碳”时代机遇下持续探索的重要问题。
一杯好酒的酿造,离不开所在产区独特而丰富的水源、土壤、气候、微生物等自然条件。五粮液决策层认为,保护好产区的生态环境,于五粮液而言,既是社会责任所在,更是长远发展的坚实保障。
多个“行业率先”,是近年来五粮液“零碳酒企”建设的生动体现。——在行业内率先开展了绿色制造工作,实施了绿色制造系统集成项目,建成全生命周期供应链管理系统,是国家级“绿色工厂”,行业首家“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
——率先在行业内建立温室气体管理体系,每年开展温室气体排放第三方核查认证,并将逐步扩大核算范围至全产业链,推动上下游产业链的减排。
——积极参与国家、四川省、宜宾市、行业相关“双碳”标准制定,为行业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提供必要的依据。
——配合政府开展一系列生态保护修复行动,积极参与岷江上游生态修复和宋公河综合治理,流域水质显著改善,生态系统稳定性进一步增强。
五粮液能源环保管理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五粮液已制定了契合企业实际的“零碳酒企”战略规划、“十四五”综合能源规划,正在制定五粮液绿色低碳发展的企业标准,将从资源综合利用、能源结构优化等方面实施“零碳酒企”建设。
2023年3月,由五粮液发起的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系列活动“走向绿色未来——‘碳’索和美的谋与略”研讨会举行,《五粮液绿色低碳发展蓝皮书(2022)》正式发布。蓝皮书指出,生态发展、绿色转型、创新驱动越来越成为白酒行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作为中国白酒龙头企业,五粮液在行业内率先提出创建“零碳酒企”,不断完善基于全生命周期碳足迹的产业链管理机制,构建覆盖供应链、生产制造过程、产品营销的低碳循环模式,引领行业向绿色化发展转型升级。
争做中国酿酒行业践行“双碳”战略的引领者和示范者,一杯五粮美酒里,滴滴都是美好生态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