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因为什么水果不辞长作岭南人?这个问题可以让大家清晰的了解苏轼为了什么不辞长作岭南人,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这个问题的正确答案和相关资讯,感兴趣的朋友们赶紧来看看吧。
苏轼因为什么水果不辞长作岭南人?
正确答案:荔枝
解析:
苏东坡因仕途坎坷曾经想避世遁俗,又因恋恋不忘国运民生终于没能做到归隐山林。在岭南时,东坡先生的内心正处于这种出世与入世两难的心境之中。“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正是这种两难心境的形象描述。
扩展阅读:
《惠州一绝》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译文:
罗浮山下四季都是春天,枇杷和杨梅天天都有新鲜的,
如果每天吃三百颗荔枝,我愿意永远都做岭南的人。
历史上的岭南开发得较晚。在唐宋时期,广东被中原人视为“畏途”。这里远离中原王朝,人员稀少,可谓真正的“天高皇帝远”。这里炎热潮湿,虫毒弥漫,对此,古人一概称之为:瘴气。在缺医少药的年代,这是致命的,身体不好的人弄不好有性命之忧。史书记载:“得千人奏之,悉配防岭南。亲戚相送,哭声遍于州境。至岭南,遇瘴疠死者十八九。”(《北齐书》)因此,如果有文人被贬到广东,给他们的打击相当于是沙俄流放西伯利亚的存在。也由此造就了唐宋诗词里的广东,大多是落后、荒凉乃至蛮荒的景象。
文人一旦被贬岭南,心理上给他们带来的冲击不说,首先要迎接的就是生理上的挑战。
苏轼一生多次被贬。从湖北黄州贬到广东惠州,后来再贬海南儋州。海南是大陆版图的尽头,是真正的天涯海角。此时已无法再贬了,再贬就真的扔海里喂鱼去了。于是,东坡有了调笑自己的自画像:“心似死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玩笑归玩笑,乐观的心态已展露无疑。
在惠州时期,东坡吃到了荔枝——这一天生的尤物。因为傲娇的个性,在没有现代化交通方式和冷藏技术的古代,就算是皇家,也不敢说可以实现荔枝自由(你看,唐玄宗最宠爱的妃子为了吃荔枝,已经被骂得老惨了)。那么,对于吃货达人东坡先生而言,每天能吃上荔枝三百颗,情愿长期做广东人。
同样被贬,在东坡的笔下,那些凶神恶煞的意象不见踪影,呈现出明朗的诗境,豁达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