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生产总值从5777亿元到突破1万亿元,5年跨越5个千亿台阶;自贸区福州片区推出创新举措230项,其中全国首创79项、全国复制推广25项;发起成立“21世纪海上合作委员会”,荣获国际友好城市特别贡献奖……放眼福州,一个个令人称道的成就,都彰显改革开放累累硕果。
欲致其高,必丰其基。5年来,沐浴改革开放的春风,福州以敢为人先的姿态深化改革,破解发展瓶颈,解决民生难题;用海纳百川的胸怀扩大开放,拥抱世界,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全市改革开放呈现大潮奔涌的壮阔景象,为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提供源源不绝的新动能、新活力。
为民造福 奏响改革发展强音
上世纪90年代,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州工作期间就提出,要把改革与发展结合起来,从改革中寻求克服困难的途径,不断把改革推向前进。
5年来,福州市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要求,以改革的思维和创新的手段破解发展难题,不断提高改革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以改革“一子落”带动发展“满盘活”——
从破解发展瓶颈入手,坚持“3820”战略工程思想精髓,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重点建设六个城、打响五大国际品牌、实施九大专项行动;加快推进“三个福州”建设,全力打造数字应用第一城,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新经济快速壮大。
从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入手,全面实施工业(产业)园区标准化建设,着力扶引大龙头、培育大集群、发展大产业,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做大做强,传统产业加快改造提升,具有福州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正逐步构建。
从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入手,坚持“东进南下、沿江向海”发展战略,加快滨海新城开发建设,实行大部制、企业化、扁平化运作和员额制、年薪制、聘任制管理等创新举措,努力探索没有直管区情况下高效开发建设的模式。
5年来,福州坚持把加强改革系统集成、推动改革落地见效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相继推出一批具有突破性的改革举措,以钉钉子的精神推动解决民生难题,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在军门社区工作法、社会治理网格化探索实践的基础上,福州以党建引领为主线,以大数据应用为支撑,探索形成集事项收集、智能派遣、呼叫响应、处置办结、监督考核为一体的基层社会治理“一线处置”创新机制,成功入选全国首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
针对群众关切的城区易涝、水体黑臭等问题,福州在工作理念、治水路径、调水机制、治水工程、环境治理等方面大胆改革创新,探索建立了独具特色的河湖水系治理模式和长效机制,获评中国改革2020年度50典型案例。
5年来,“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化,营商环境持续改善,“马上就办、真抓实干”在福州蔚然成风,已成为展示城市形象的金名片——
先后完成7轮简政放权改革,在全国率先实行行政审批全流程电子证照应用,行政审批服务事项承诺时限压缩比例全国第一。创新打造具备掌上办、自助办、同城办综合服务能力的“e福州”便民服务平台,城市营商环境排名不断提升,城市信用综合排名进入全国前三。
如今,让改革解决问题、推进发展、造福群众,已成为福州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丝路扬帆 绘就壮美开放画卷
以海连世界,开放赢未来。
中秋时节,福清江阴码头,一艘艘货轮接连停靠,装卸集装箱的岸桥紧张作业,一派繁忙景象。
繁忙,源于开放。“十四五”开局之年,市委、市政府出台《坚持“3820”战略工程思想精髓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行动纲要》,提出今后5年重点建设滨海新城、福州大学城、东南汽车城、丝路海港城、国际航空城、现代物流城等“六个城”,为福州加快全方位开放发展、深度融入“一带一路”明晰了目标路径,描绘了生动图景。
海纳百川的城市气魄,体现在项目牵引上。
在福州港,可门作业区、松下港区、牛头湾作业区等基础设施提级扩能建设如火如荼,为实现年货物吞吐量突破2.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突破410万标箱的近景目标扎实根基;
在福州北翼,提供产品包装设计及生产一体化服务的宏利兴快递纸业包装项目建设进度持续加快,预计达产后,产值可达2.6亿元,成为千亿现代物流城拔地而起的生动缩影……
既要“引进来”,也要“走出去”。
在积极推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方面,福州不断拓展与“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双向投资贸易,在印尼、毛里塔尼亚等国投资兴建多个境外远洋渔业综合基地,通过福州新区的对外先行先试平台,带动福州企业项目“走出去”。
成功获批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中印尼“两国双园”列入“海丝”核心区建设重点项目……5年来,福州在探索重大合作平台建设方面硕果累累。今年7月,中印尼“两国双园”首次面向全球招商推介,全球(印尼)海洋渔业中心、海洋牧场示范区项目等16个经贸合作项目现场签约,总签约金额达922亿元。
今年7月,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在福州成功举办。通过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海内外嘉宾充分领略了拥有2200多年建城史的福州历史文化名城风采,盛赞福州文化遗产保护成果。海丝(福州)国际旅游节、海交会等一系列重大活动,也促进了福州与“海丝”沿线国家的交流。
“福州积极对接国家战略实施,充分发挥‘海丝’核心区区位优势,不断强化对外开放合作,着力拓展发展空间,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福州市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未来,福州将在经贸合作、互联互通、人文交流等方面加大力度,更加深入地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加快推进全方位、多层次、多领域对外开放。
同心同行 加快建设“第一家园”
“一开始来大陆是为了爱情,但决定留在福州是看中了这里的发展机遇和空间。”近日,在“创享好年华——共享创新 两岸融合”活动中,台湾青年林俞青分享了她与丈夫刘宗鑫在福州共同创业的故事。
两人大学毕业后陆续来到福州发展,刘宗鑫成为一名高尔夫老师,林俞青从事青少年钢琴培训。去年6月,他们入驻福州“台青第一云家园”台湾青年就业创业基地,开启了“互联网+教育”的尝试。今年开始,他们把精力转投线上教学,目前已在短视频平台积累了几万名粉丝。不少台湾朋友听到他在这里的创业故事,也打算来大陆发展。
近年来,福州充分发挥对台独特优势,积极探索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加快建设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先行城市,实施了一系列惠台利民政策措施:
加强台湾青年就业创业载体平台建设,设立市台湾青年创业服务中心,搭建“台青第一云家园”,为台湾青年来大陆就业创业提供便利;
开通医保台胞绿色通道、两岸人才交流服务绿色通道,推动符合条件台胞参与各级各类荣誉评审;
首创“台胞权益保障法官工作室”,并作为省政府第五批次可复制推广创新成果在全省复制推广;
推动扩大台湾职业技能资格直接采认范围,吸引更多台湾教师、医师、建筑师、社工等来榕工作;
截至2020年12月,来榕就业创业实习的台湾青年累计超过8000人,共培育创建台湾青年就业创业基地18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4家。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零售商付款账期拉长,不久前,台企翁财记集团资金周转紧张。了解到这一情况,福州相关部门立即着手,采用全省首创的“公私联动协作模式”,帮助企业有效缓解资金难题。
良好的营商环境、针对性的扶持政策,让福州成为台胞台企发展的福地,落户福州的台资企业队伍日益发展壮大,在电子信息、机械装备、轻工食品等方面初步形成产业链条。以冠捷集团为龙头的显示器产业链,以东南汽车为龙头的汽车及其零部件产业链,以康师傅、统一为龙头的食品产业链等,为福州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设施联通越来越密切,经贸合作越来越频繁,情感交流越来越融洽。福州正以敢于担当的勇气和先行先试的胆略,在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上行稳致远。
福州日报记者 赵昕玥 钱嘉宜 张笑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