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日,第十七届中国会展经济国际合作论坛会展企业进化论、洞悉后疫情时代会展业的深刻变化、深度探寻会展的综合价值、依托特色产业与营商环境促进会展业的繁荣发展等四个分组会议举行。嘉宾们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积极开展讨论和探索,为推动会展业逆势而上、加快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会展集团化发展是必然趋势
“会展集团化发展是必然趋势,如果没有一些很强大的会展集团,如何带领中国的企业和机构走出国门融入世界格局?”法国智奥会展集团中国区首席执行官周建良认为,新兴技术的涌现推动行业革新和进化,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会展企业的发展呈现全球化、资本化、品牌化、数字化格局,会展行业发展也将形成新格局。
一方面,随着行业并购、整合脚步加快,将有更多优势互补、资源整合联动的合作出现,会展业务生态将更多元。另一方面,从单纯的贸易平台搭建到深度参与并服务产业发展,往行业上下游延伸,着力相关产业发展的深度服务。此外,以数字化转型为发展推动力,拥抱更多的前沿技术,打造核心竞争力。
在周建良看来,会展行业发展主要居于两大“法宝”——对于客户需求的洞察和对于客户体验的提升。因此,会展成功的要素最关键的就是技术的创新和价值的驱动。
周建良认为,会展集团化发展后,需要考虑自身生态的构建对于行业生态发展的影响,“我们要思考如何让大象在跳舞的同时,不会把瓷器店给打砸了,否则对整个行业的发展是有很大影响的”。
品牌会展影响力持续增加
杜塞尔多夫(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马睿博以国际视野来看待中国会展面对的疫情挑战,“虽然新冠疫情给会展行业带来很大影响,但也给从业者带来一些新思考,并对工作内容进行调整”。
马睿博表示,2020年初,整个会展业处于疫情带来的剧烈冲击中,但随后就能够进行相应调整。在已知的疫情防控措施下,会展业必然会有恢复的机会。
马睿博认为,疫情期间,会展业的数字化应用加速发展,但不能完全取代线下会展模式。同时,在越大的会场防疫压力越大的情况下,办会模式需要往更灵活便捷的方向上发展,而办展城市正向全国范围下沉,B2B展会从市场导向到多渠道平台的发展也将受到限制。
“但在疫情后的恢复期,数字化的影响将会减少,转而成为提高展会知名度的一个重要宣传渠道。”马睿博说,与疫情期间的展会发展模式相反的是,疫情后,一线城市将赢回它的优势,并且B2B展会将继续向多渠道平台发展,品牌会展将继续增加它的影响力。
政府展要坚持品牌化专业化
近年来,进博会、服贸会、消博会等一大批展会相继问世,给行业带来哪些机遇与挑战?汉诺威米兰展览会(中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刘国良分享了自己的经验与见解。
“和各地政府沟通过程中,我们明显感受到政府对展览的热情不断提升,而且也愿意投入。”刘国良指出,近年来全国各地新建展馆不断涌现,而且很多城市已把会展业作为支柱产业。
政府对展览的重视一定程度上也说明展览的价值在中国得到正确的体现,但刘国良也提醒大家需要关注政府展的可持续发展。“从过去承办的政府展经验中,我们发现,某些展览的主题不太‘接地气’。”他注意到,某些政府展的定位、运作模式等容易导致展商满意度不高、观众观展体验不高等问题,进而可能导致展会无法长期运作。
如何去解决这个问题?刘国良总结过去成功的办展经验,建议政府展要坚持品牌化、专业化运作。同时,调整对于政府展作用的期待,更加注重会展本身的功能给社会、展商、观众等利益相关方带去的价值。
福州会展业发展呈现四个特点
“福州建城已经有2200多年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加上开放的城市基因,福州必将成为会展业蓬勃发展的‘福地’。”福州市商务局局长林汉隽介绍,福州会展业发展主要有四个特点。
一是以产带展,助力会展经济高质量发展。福州致力把会展业与本地特色的“16条产业链”相结合,积极谋划并培育一批本土展会活动。其中,渔博会已成为全球三大渔业专业展览品牌之一,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数博会已成为带动福建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
二是筑巢引凤,提升优质展会虹吸势能。福州不断加大会展业软硬件建设力度,积累了丰富的大型展会活动筹办经验,已形成会展产业链。在政府层面,也已经形成一套高效有序的展会组织筹备协调保障机制,完全具备为各项大型展会提供优质高效的综合服务能力。
三是立足地缘,打造“海峡展”“海丝展”的金字招牌。近年来,福州积极融入“一带一路”与“海丝核心区”建设,与“海丝”沿线国家地区交流合作进一步深化,同时充分发挥对台交流交往的前沿平台功能,可以说福州是举办“海峡展”“海丝展”的优选之地。
四是政策加持,营造最优会展业发展环境。近年来,中央赋予福州多项优惠政策,“多区叠加”全国唯一;福州都市圈的批复、强省会战略的实施,为福州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政策支撑。福州市也不断完善展会扶持政策,体现了对会展业发展的高度重视和强力支持。
福州日报记者 颜澜萍 林奕婷 冯雪珠 林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