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6月13日讯(本网记者 林先昌)免费鸡蛋、免费洗脚、免费按摩还有免费旅游,这你也信?不少群众特别是老年人因贪图这些小便宜,最后落入别人一步步设好的圈套中,最终赔个血本无归。来看看这一起典型案例,学习如何防诈。
2018年9月至2019年5月间,被告人张某某在连江开了一家“良品蜂业店”销售“星月蜂牌蜂胶软胶囊”保健食品。在销售期间,被告人张某某通过免费洗脚、按摩、送鸡蛋和食品等方式吸引老人来店,同时为提高产品销量,在明知其销售的保健品不具有疾病治疗功效的情况下,通过口头宣讲、传阅书籍、播放视频等方式向到群众广告宣传该蜂胶具有治疗高血压、糖尿病、肿瘤、中风等疾病功效。
“我们这款蜂胶功效非常多,不过最好要服用4盒以上才有明显效果。而且我们一次购买4盒可以发放会员证,以后公司上市后可以拥有股份,参加免费公司旅游。”被告人张某某通过夸大蜂胶作用方式,欺骗、误导消费者。
经查明,被告人张某某销售的蜂胶胶囊仅为普通保健品,不具有治疗疾病作用。被告人张某某累计销售421盒,销售金额580980元,违法所得223130元。
案发后,被告人张某某已将违法所得退还给被害人,并取得部分被害人的谅解。
福州市连江法院认为,被告人张某某违反国家规定,利用广告对保健食品进行虚假宣传,情节严重,其行为已构成虚假广告罪。判处被告人张某某拘役五个月缓刑一年,并处罚金人民币10000元。
法官提醒,大部分老年人群体由于健康意识比较强烈,对保健品“情有独钟”,但是对保健品的作用又缺乏清晰的认知,所以一些违法经营者抓住老年人的这种心理,对他们进行“洗脑”,诱骗老年人高价购买保健品,盲目消费。面对这样的骗局,老年朋友们要保持对保健品作用的正确认知,保健品不是药,没有治疗作用,如果有需要,要通过正规的渠道购买。同时老年人应加强自我防范意识,对于免费赠送礼品、低价换取等活动要保持警惕,莫要因贪图小便宜上当受骗而因小失大。
连江法院也梳理了近年来较为常见的骗术,大家要小心:
骗术一 “以房养老”骗局
通过养老形式讲解和推介,诱骗老年人形成房屋产权“倒按揭”消费理念,与中老年人非法签订房产抵押担保的借贷合同或相关协议,诱骗中老年人将抵押房屋获得的资金购买其推介的所谓理财产品,从而进行诈骗或者非法集资。
骗术二 虚假养老帮扶
假借义务诊疗、心理关爱、直播陪护、慈善捐助志愿者服务、组织文化活动等形式获得中老年人的信任后,以多种形式对中老年人实施诈骗。
骗术三 “保健品”骗局
前期通过各种手段了解老人的需求和身体健康状况,通过赠送米、面、鸡蛋等小礼品,陪伴聊天解闷等方式取得老年人的信任后,开始推荐产品,打着祛病强身、偏方有奇效等幌子夸大“保健品”的功效,促使老年人购买保健品实施欺骗。
骗术四 冒充公检法
诈骗分子冒充公安、检察院、法院等工作人员,伪造“红头文件”,利用老年人法律意识低和恐慌心理,称要执行逮捕,须缴纳保证金自证清白。
骗术五 虚假代办养老保险
不法分子冒充银行、保险机构工作人员以代办“提前退休”“养老保险”等由,收取中老年人的材料费、好处费,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受害人交纳的保险金。
面对这些养老诈骗老年人如何提高警惕?
法官提醒: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贪图蝇头小利,不轻易相信他人,要记住“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凡是跟钱有关的东西,一定要多加小心。获取科学的保健知识,到正规医疗机构就医,遵医嘱服用药物,不要被“特效药”“神医”等噱头字眼蒙住双眼,以防陷入“药托”的骗局。注意妥善保管自己的个人信息,如身份证号码,与身份信息绑定的银行卡、密码、短信验证码等,避免在公共网络环境下使用金融服务。在家时应多与邻居打交道,遇到可疑人员观望、敲门等情况,必要时可拨打派出所电话报警。对快递员、维修员等身份不能确定的人员,尽量等子女回家后接待。老年人平时要多关注新闻媒体、社区宣传栏、标语等,了解当前多发的各类诈骗手段,提高警惕,加强对诈骗伎俩的识别能力。如有发现自己受骗,及时报警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