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网-泉州晚报讯 (记者黄雅珊)在泉州洛江区罗溪镇洪四村,破败的明代宫庙昭灵宫里供奉着道、儒、佛教的十余尊神明。去年初,这座宫庙引来泉州文史界关注,并被称为“神仙俱乐部”,大家也开始为其修缮事宜出谋划策。日前,宫庙重修落成并举行重光庆典,乡里乡亲同庆祝。记者了解到,该宫庙是市第三次文物普查登记在册的文物点,这次村民共集资190余万元予以重修,并进行了周边环境整治。
据该村熟知村史的退休教师黄新兴介绍,明万历年间,社会动荡,因为洪四村的地形呈小盆地状,易守难攻,离这里不远的莆仙人为逃避战乱,迁徙到村里定居。当时,从莆仙迁来的林姓倡议兴建宫庙,以仙游的建筑风格设计,供奉当时莆仙一带流行的道教圣祖。明嘉靖乙未年(1535年),在当地黄氏八世祖黄思询的参与主持下,始建仙灵宫,即现在的昭灵宫。记者了解到,断定昭灵宫是明代建筑,除了史实记载,宫内方形的石踬在下,圆柱状的柱础在上,这种典型的明代建筑风格也可为证。
近日,记者在宫内看到,这里仍保留有多种神明,除了主祀元始天尊、道德天尊和灵宝天尊,合称三清道祖外,还有配祀土地神、张天师、圣祖妈(妈祖)、武安尊王大相公、二相公(原型为唐朝将军张巡、许远)、五谷王、大使公、舍人爷、观音菩萨和关圣夫子等各路神明。据悉,该做法尊重了泉州师院教授吴幼雄等文史界人士提出的“重修时尊重历史、尊重百姓的信仰,保留宫内主祀配祀神明”的观点。
泉州市文管所文博研究员黄真真说,这座道、儒和佛多教合一,融合多元文化的“神仙俱乐部”,其实就是一座“小型宗教博物馆”,是泉州作为“世界宗教博物馆”的缩影。“老百姓认为,凡是神明都能保佑他们。”83岁的洪四村村民黄世王老伯说,抱着这种观点,多种神明才能共处一宫。他介绍,其中五谷王就是民间信仰,以前每年农历正月十二,村里要通过五谷王卜当年的年景、雨水如何,以确定当年为主种什么谷物。
据洪四村的村干部介绍,多种神明和谐共处,也维系着村民心连心。昭灵宫确定重修后,村民积极响应,纷纷慷慨解囊,共集资190多万元,除了翻修昭灵宫,还准备把周边环境修缮一下,将这里整合成信仰、休闲和娱乐为一体的文化活动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