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各项工作,既是维护社会稳定的现实需要,也是为群众排忧解难的民生需求。泉州市将“诉源治理”工作融入社会治理体系大格局,构建了一条主线贯穿、三大调解相互衔接、市县乡村四级联动的立体化、多层次、全方位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诉源治理”工作实践入选了《福建省社会治理创新50例汇编》。泉州市一站式多元解纷工作得到最高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周强的高度肯定并要求总结推广。
协调36个部门 四级联动共治
高位推动,确保各个环节“不掉链”。
2019年,由泉州市委政法委牵头,市中级法院主导、市司法局指导,市检察院、市公安局、市信访局等36个部门和单位共同参与成立了泉州市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由政法委书记任联席会议总召集人,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强化部门联动,切实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将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责任落实到部门、单位、乡镇(街道)和责任人,实行限期调处,坚决把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一线、消除在萌芽状态。目前,全市共设立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2702个。2021年,全市共调解成功各类矛盾纠纷13.8万件。
指尖轻点,让矛盾纠纷化解更加灵活高效。泉州市委政法委牵头搭建市、县、乡、村四级联动的立体化、多层次、全方位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信息平台,集矛盾纠纷受理登记、交办流转、承办结案等功能于一体,实现矛盾纠纷处置流程化、便捷化、高效化。自2021年5月起在全市铺开应用以来,共录入纠纷信息27367件,入驻各级多元化解中心(室)及专业性行业性调解组织2811个,调解员3995名。
嫁接“枫桥经验” 海上调处不上岸
近日,3名群众将印有“执法公正护和谐 心系群众好海警”的锦旗送到泉州海警局惠安第一工作站。早前,泉州湾外海域一艘渔船与一艘货轮发生刮擦,导致渔船海上生产作业工具受损,为此双方当事人到惠安第一工作站“海上枫桥调解室”申请调解。在详细了解事件经过之后,执法员邀请当地渔业协会会长,共同组织双方当事人就矛盾点展开调解。经过近3小时调解,在执法员见证下,双方就赔偿费用承担达成共识并在调解协议书上签字。
近年来,泉州海警局不断深化新时代“海上枫桥”模式创建工作,在4个工作站建立港岸矛盾纠纷化解中心,实现“海上隐患早消除,重点对象早转化,敏感时期早防范,矛盾纠纷早处理”。
“渔民在海上发生矛盾如果无法得到及时有效调处,小矛盾可能会演变成大纠纷,我们探索建立了海上矛盾纠纷快速化解‘全链条’模式,实现海上纠纷快速调处不上岸。”市委政法委有关负责人介绍。
泉州海域面积大、海岸线长、岛屿多,随着海洋经济发展,海上矛盾纠纷也日益增多。近年来,泉州创造性地将“枫桥经验”从陆上“嫁接”到海上,坚持“小事不上岸、大事不出港、矛盾不上交、化解在现场”原则,全力打造新时代“海上枫桥”泉州模式,在打击海上违法犯罪、化解海上矛盾纠纷、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有效维护了辖区海域平安稳定。
坚持源头创新 细分领域各有特色
“法官从群众利益出发,耐心细致做调解,解决双方的矛盾,减少双方讼累,真正做到为民办实事。”近日,泉州市中级法院在调解一起妯娌间家庭纠纷案件时,一并调处了当事人之间的另外两起家庭纠纷,通过一调三案实现案结事了,案件当事人在调解成功后向法官表示感谢。
借助“大家庭”之力,多元化解“小家庭”纠纷。泉州市中级法院健全完善行政力量、司法力量、社会力量相结合的新型家事纠纷综合协调解决机制,整合专家、宗亲、乡贤、社区等调解力量,构建市、县、乡、村四级联动的“法官+网格员”新型家事纠纷调处模式,推动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尽责、法院牵头、社会参与”的家事纠纷化解工作格局。
多元融合、多措并举,积极探索矛盾纠纷化解新路径。近年来,泉州立足实战实效,突出源头治理,强化社会协同,引入多方力量参与多元化解工作,各地充分挖掘特色、优势,全市多元化解工作呈现百花齐放、亮点纷呈的特点。泉港区整合协调化解行政争议各方资源,打造行政争议调解“泉港模式”;石狮市建立“三联三全”多元解纷模式,将诉非联动、专业联调、线上联办相结合,实现线上线下有机衔接、优势互补;惠安县融合地域文化,建立“惠女调解工作室”,将弘扬传统文化与纠纷非诉化解融为一体;永春县建立“135”庭所共建机制,有效整合法庭、派出所、司法所、律师所“一庭三所”现有资源,在全县范围内以基层法庭为基点,划分5个片区推进诉源治理,成效显著。 (泉州晚报记者 林铭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