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网 >新闻中心 >福建频道 >闽南新闻 >厦门新闻
去年厦门市54家次上市企业实施并购重组
厦门日报
2023-02-08 10:28

在去年我市上市企业众多并购重组中,一场“压轴”出场的并购重组引发资本市场普遍关注。建发股份日前发布公告称,公司与红星控股、车建兴共同签署附生效条件的《股份转让协议》,将以现金收购美凯龙29.95%股份,预计将成为美凯龙控股股东。

并购重组是上市企业常见的扩张方式。在政策、资本、市场的多重驱动下,去年我市54家次上市企业实施并购重组。其间不乏混合所有制改革,通过并购入局,或注入国资,实现资源互补、产业整合。

揽入行业龙头 布局消费品领域

建发股份收购美凯龙29.95%股份,这场强强联合备受关注。“从长远发展来考虑,本次收购与公司的供应链运营业务发展战略具有很强的协同作用。”在投资者说明会上,建发股份董事长郑永达表示。业内人士指出,建发股份借本次收购,将快速跨入连锁家居行业。

美凯龙去年以17.5%的市场占有率稳居连锁家居商场首位。截至2022年9月末,美凯龙经营94家自营商场,已覆盖3万多个家居品牌。在投资者说明会上,建发股份重点介绍了本次强强联合的协同价值:收购后,建发股份可以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作为“桥头堡”辐射全国,推动建发股份从区域型国资龙头企业,向具备全国影响力的综合性企业进一步迈进;通过导入美凯龙的品牌资源,建发股份凭借强大的供应链运营能力,可以与更多品牌商建立合作,为布局消费品供应链运营业务提供重要支点;美凯龙可在家装、房地产业务协同及商业地产合作两方面深度服务建发股份地产体系;沉淀中高端消费客户流量,助力建发股份其他板块业务。

注入国资 民企发力二次创业

无独有偶,去年,弘信创业向海翼投资转让其持有的弘信电子2930万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6%。海翼投资是国贸控股旗下厦门海翼集团有限公司的下属子企业。此次海翼投资参股,标志着弘信电子在集团层面实现了与厦门市国有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有利于其更加坚决地投入研发和技术升级,更前瞻性地布局柔性电子前沿技术。

二次创业,一直是企业遭遇发展瓶颈期时寻求突破的重要方式。此前,建发股份通过子公司厦门益悦取得了合诚股份29.01%控股权。迎来国资入主后,如何借此开启上市后的第二次跨越式发展,成了合诚股份管理层重点思考的问题。“让国企入主,合诚股份的施展空间就从一个房间变成了操场,有更广阔的天地。”合诚股份相关负责人表示,国资在地产、工程等领域,与公司的工程技术服务业务形成协同效应,有利于进一步延伸业务到城市开发建设、旧城改造、环境整治等领域。同时,随着国资的资源导入,为合诚股份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增长引擎。去年4月,合诚股份正式更名为建发合诚。

上下游并购 助力企业打通产业链

越来越多企业选择以并购重组的方式,打通上下游产业链。去年底,厦企好利科技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购买上海嘉行54.4842%股权,进军智能电动车市场。上海嘉行在全国设有100多家分公司,拥有车辆21000余台。网约车业务是上海嘉行重要业务,上海嘉行通过与T3出行平台合作,将车辆出租给平台或个人客户,为客户提供车辆的运营及租后管理服务。

好利科技长期深耕电路安全保护领域,其熔断器产品线丰富,此前收购合肥曲速,进军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芯片市场。在好利科技看来,公司此次投资上海嘉行,有望与T3出行平台达成深度合作,为曲速ADAS芯片提供海量数据与应用场景,提升其芯片落地可能性,为公司带来上下游产业链的协同发展。

与此类似的,我市企业在产业链上下游进行并购的案例并不少见。吉福新材是金牌厨柜的核心供应商之一,去年6月,金牌厨柜宣布以3161.2万元收购吉福新材约8.55%的股权。金牌厨柜相关负责人说,并购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核心供应链的稳定性,实现双方联合采购,提升议价能力。

资本市场变化 行业整合潮正在来临

业内人士指出,随着资本市场变化,一些企业难以拿到融资,行业整合潮正悄然来临。尤其是半导体行业,目前正处于去库存周期,资本市场降温较为明显,由于部分赛道拥挤,有半导体厂商正积极寻求收购买家。“因为难以获得融资,业内已经有两家汽车MCU初创企业陷入生存危机,并释放出期待被收购的信号。”据某国产MCU厂商高管透露,当前消费类MCU、电源管理芯片、射频芯片等市场已供过于求,若消费电子产品市场需求持续疲软,接下来,半导体行业或将出现大规模并购潮。

从目前看,华大九天、长川科技、工业富联、共达电声、华测检测、国星光电等国内半导体收购案均为产业链纵向延伸,或横向整合。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丁长发认为,企业并购重组有“抗风险”与“促发展”的双重意义。打通上下游甚至实现跨行业发展,有助于企业分摊风险,也是助力企业做强做大、转型升级一个很好很直接的方式,尤其对于要转型或者要进入新兴领域的传统企业而言。半导体、生物医药等领域,部分企业通过并购重组,获得新技术,进入新业态。也有企业通过并购重组,实现产能当地市场化,以此拓展国内外市场,如这两年盛屯矿业、安井食品、延江股份等进行的系列并购重组。

继早前我市出台兼并重组补助政策后,去年,我市更是精准出台《组织申报2022年厦门市企业兼并重组(生物医药制造领域)补助资金的通知》,明确支持这个领域的股权并购、资产并购、合并(兼并)项目,符合条件的企业最高可补助300万元。(厦门日报记者 李晓平 实习生 刘澄璐)

(责任编辑:唐秀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