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网 >新闻中心 >福建频道 >宁德新闻
周宁县玛坑乡:“云上茶乡”盯紧市场抱团闯
福建日报
2024-04-22 11:02

谷雨时节,循着蜿蜒山路来到周宁县玛坑乡,青翠的茶园连绵不绝,目之所及云雾缭绕,高山潺流间散发出淡淡清香。不少茶农趁着好天气,背着茶篓穿梭于茶树之间,娴熟地摘下茶树上刚刚冒出的嫩芽。

玛坑乡被誉为“云上茶乡”,拥有茶园面积1.8万亩,是周宁县人均茶园面积最大的乡镇。为走出一条具有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玛坑乡在“茶”字上做富农文章,成立茶叶产业发展联合社,通过强村带弱村,提高规模化效益,推动村级茶产业抱团大发展。

把茶做精,把村做强

萎凋、揉捻、发酵、干燥……在首章村精制茶厂,红茶生产线开足马力制茶,茶香四溢。

“正值茶叶生产旺季,茶园、茶厂每天需雇佣30多名村民帮助采摘,日采摘茶青4吨多。”首章村党支部书记陈桂清说。

首章村距周宁县城30多公里,海拔780米,多为山坡地,家家户户种茶。“过去,茶园面积虽大,但多是粗放管理,茶产业加工技术落后,村民收入并不高,守着‘金山’走穷路。”望着漫山的茶树,陈桂清脸上难掩感慨。

困局何解?2008年,首章村“两委”带着茶叶种植大户多次到安溪、福安“取经”,回村后开办培训班,请茶技专家授课。次年,村里成立全县首家由党支部领办的茶叶专业合作社,对茶园实行采摘、施肥与用药“三统一”,推行清洁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并主动联系在外茶商,在山东、上海等地设立销售点,实现茶叶产销一体。

村民们看到茶叶销售有保障,收益稳定,纷纷入股合作社,或在茶厂务工。“在家门口就能赚钱,比在外务工强多了,一片叶子带来好日子。”首章村村民郑孙生说。

改良品种、建设现代生态茶园、兴建茶厂、拓展高端茶……“要想茶叶带来更多的效益,不仅要提高茶品质,还得多尝试种植其他品种,拓宽发展路子。”陈桂清说。

首章村着眼从茶叶“精”字上下功夫,利用现有的优质茶青原料,生产“精品”金牡丹红茶产品,通过打造符合SC认证的茶叶精制加工厂,引进台湾建筑师团队设计产品包装,注册“首章”商标,推行智慧生态茶园建设,创建省级茶叶学会创新驱动服务站以及聘请制茶大师制茶等措施,进一步提升茶叶产品附加值。

经过多年发展,首章村的茶叶热销上海、山东、江苏等地,市场“蛋糕”越做越大。去年,该村已建成1200亩现代生态茶园,年加工干茶能力达150吨,实现产值400多万元,助力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66万元,茶叶成了首章村的“绿色名片”。

四村牵手,增收路宽

富起来的首章村,没有忘记邻近的“难兄难弟”。2021年,玛坑乡党委牵头组织区域相邻、条件相近、产业相同的首章、灵凤山、升阳、芹太坵4个村的3个茶叶类合作社、1个茶企,成立玛坑茶产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并组建周宁县首个支部领办合作社联合社联村党委,统一产业总体规划、统一生产标准、统一过程管理、统一技术创新,推动4个村在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等领域深度融合。

联合社成立以来,优中选优茶品种,推动3000余亩茶园提质,增设百亩茶叶基地1个、60余亩茶叶新品种育苗基地1个,同时吸纳4个村60户村民参股,“抱团发展”做好“茶”文章。党建领航,聚合资金、土地、劳动力等资源,带动连片村庄实现村集体、村民“双增收”。

“以往,单一的合作社生产经营规模受限,大家各自为战、实力偏弱,村内散户往往以茶青每公斤10元的价格进行出售,通过合作社联合,极大提高了市场话语权、定价权和竞争力。”玛坑乡党委组织委员林艳表示,今年,联合社向社员统一收购的茶叶价格每公斤可达16~40元。

走进首章村生态茶园,高高矗立的摄像头、匀速旋转的气象设备和虫情监测系统等新鲜“面孔”引人注目。“茶园里的摄像头就像是‘眼睛’,24小时不间断地观察和记录茶叶的生长情况。”陈桂清说。

联合社内,引入现代农业智慧茶园项目,借助智慧云平台对茶叶生长环境进行实时监测,实现标准化、规范化种植。同时,设立专家服务站和人才服务驿站,集聚省市县下派到4个村的第一书记、乡村振兴指导员、科技特派员等力量,帮助培养技能型新型农民,让茶香更添“科技味”。

在强化产业抱团发展的同时,玛坑乡联村党委以玛坑乡获批首批“省三星级乡村自驾游线路”为契机,做好茶旅融合,让4个村的文化资源、文化要素转化为旅游产品,彰显茶文化魅力。

芹太坵村依托百亩茶叶新品种种植基地与村内红军议事厅、后方医院等遗址,通过红色文化与茶叶观光融合,促进茶旅产业发展;首章村结合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杖头木偶戏设计“首章”品牌包装,借力周边方广寺打造“丹山梦缘”禅茶品牌,吸引客商认领10亩禅茶基地,促进村集体经济每年增收12万元……

“我们持续发挥联村党委作用,优化茶产业结构布局,在‘茶旅之乡’上发力,建设旅游区环线步道、茶旅康养民宿等,打造集吃、住、行、游、研学于一体的新业态。”林艳说,在玛坑乡,强村带弱村,小茶叶种出大产业。去年,全乡生产干茶1588吨,茶产业产值约1亿元;茶青7940吨,产值约5000万元。(本报记者 单志强 通讯员 郑文敏)

(责任编辑:赵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