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第三届中国资产管理武夷峰会将于11月24日在福建南平召开。作为本届峰会重头戏之一,国家高端智库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与福建省金司南金融研究院联合编撰的《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发展报告2022》(以下简称“报告”)将在会上发布,报告将全面解读资管新政元年,研判未来发展趋势,为资产管理行业提供实践指导和决策参考,助推各资管机构更好地把握行业发展脉络,助力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据介绍,报告将从六个细分领域总结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发展情况:银行理财迎来新机遇,财富管理业务被置于更重要的地位;券商资管公募化改造持续推进;保险资管充分把握养老金市场机遇,得以规范稳健发展;信托业回归本源,积极探寻转型之路;基金业逆势创新,加强行业规范任重道远;财富管理大时代的到来,互联网理财进入蓬勃发展期。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从2020年开始,每年在南平发布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发展报告,这份报告正成为资管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参考。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资管行业持续加快市场化改革转型步伐,管理规模稳健增长,风险抵御能力持续加强,已成为中国金融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支重要力量。《报告》中备受期待的资管指数和行业报告,不仅是行业内的首创之举,也是旨在打造成为专业、权威的资管研究IP,或将成为全国资管行业的内容名片,引导全国性金融资源有效汇聚,更好地助力区域金融产业规划及金融聚集区建设,进而助推资管行业反哺实体经济健康发展。
十年破局,新政开启
2013年以来,中国“大资管”行业跨界竞合与混业经营的态势加速形成,牌照放开、渠道扩充、投资拓宽等资管新政打破了资产管理业务分业割据的局面,资产管理行业步入具有竞争、创新、混业等特征的“大资管时代”。近年来,在严格监管和有序发展的新形势下,特别是《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资产新规》)推出以来,资管行业机遇与挑战并存。另外,据《报告》发布者介绍,随着资本市场深化改革,居民资产配置拐点加速到来,年轻群体的线上理财意识与需求不断提升,资管行业或将出现一些新现象、新特征与新趋势。
在新旧过渡之际,《资管新规》在多个方面进行了更细致的规范,例如在投资者适当性管理要求这一部分,新规和原有规定均以“风险匹配”原则为核心,并进一步指出不允许对产品进行拆分;在对资金池的定义上,去除了期限错配的定义,看似放宽了要求,但实际上新规则对期限错配进行了更为具体的投资限制,非标与期限错配的限制将使银行理财承压;原有规定对集中度采取“双十规定”,即每个产品持有一家机构发行的所有证券市值不得超过该产品余额的10%;全部产品持有一家机构发行的证券市值,不得超过该证券市值的10%。资管新规则将后者放宽至30%。这都可能为未来的绿色金融产品的设计打开了方便之门。
此外,《资管新规》对中国金融行业发展的影响也十分深远。
第一,强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其意义就在于服务实体经济。资管业务规范化运行,减少多层嵌套和资金空转、缩短融资链条,有助于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
第二,逐步优化中国金融市场结构。长期以来,中国金融体系以银行为主的间接融资主导,直接融资发展不很充分。为了引导资产管理业务回归本源,避免其沦为变相的信贷业务,《资管新规》或将逐渐改变以间接融资为主的金融体系,企业的一部分融资需求也会转向直接融资,倒逼国内进一步完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不断丰富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工具。同时,打破刚性兑付将提高投资者对股票和债券的需求,带动直接融资发展。
第三,推动中国金融迎接新一轮对外开放。打破刚性兑付、强调独立运作,将提高金融机构的主动管理水平,提高中国金融的国际竞争力。
第四,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资管新规》下,刚性兑付将不再可行,资金池也将得到严格规范。不仅如此,《资管新规》大幅提高了合格投资者门槛,使风险匹配原则得到有效遵循,确保“打破刚兑”的实际执行。这将从根本上完善金融市场定价功能,使风险和收益相匹配。
2022年是《资管新规》执行的元年。伴随着中国资产管理行业新规过渡期的结束,中国资产管理行业也开启了“绿色”转型升级之路。绿色资管是践行国家双碳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资管机构服务绿色低碳经济发展的时代要求。面对国家能源结构转型的新旧动能转化关键时期,资管机构应整合金融资源,有效发挥资本作为生产要素的积极作用,大力发展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绿色保险和绿色信托,聚焦绿色产业链供应链,创新推进绿色低碳金融产品和服务开发,提升“绿色资管”供给侧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绿色金融,生态资管
目前,经济发展中的三大长期风险(人口老龄化、自然资源缺乏、气候变化)均与气候和环境相关,越来越多的发达经济体通过推动绿色金融市场建设,拓宽绿色技术企业融资渠道,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面对内部转型压力增大和外部低碳经济加速,以创新产品和服务助力“双碳”目标,绿色资管行业将迎来历史性机遇。而面对内部的规范转型和外部的复杂环境,资管行业发展转型的步伐从未停滞。
为进一步梳理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发展历程,科学跟踪行业最新动态,把握未来发展方向,历年《报告》编制了“中国武夷资产管理行业发展指数”,指数编制兼顾金融理论与资管实践,充分考虑全面性和数据可得性,选取资管规模、资管产品、经营效益和人才资源等四个一级指标,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信托业、基金业等五个行业作为二级指标,力求客观、量化地反映“大资管时代”以来中国资产管理行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和动态变化趋势。
当前,银行理财已成为国内资产规模最大的资管产品类别,截至2021年底,市场规模已达29万亿元。中国公募基金行业十年来实现平稳较快发展,逐渐缩小与银行理财之间的差距,规模从2012年末近3万亿元增长至2021年末的25.56万亿元,成为大资管时代的中流砥柱。中国保险业总资产从2012年底的7.4万亿元增加到2021年底的24.9万亿元,成为全球第二大保险市场。2012年全行业信托资产规模为7.47万亿元,截至2021年末,全行业信托资产规模余额为20.55万亿元,位列资管行业第四。(数据来源:《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21年)》和《2017-2022年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绿色金融蓬勃发展的背景下,资管行业正在努力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将绿色资管作为转型创新的重要方向。目前,银行理财、信托、债券、公募基金均以实际行动支持绿色产业,立足绿色经济发展,发行了多只绿色资管产品。以福建为例,兴业银行在全省首创“绿色支行”,并获上级行在“十四五”期间不低于200亿元绿色融资授信的倾斜支持;省金融监管局透露,今年1—9月,全省共有16家企业发行绿色债券共计21笔128.88亿元,同比增长11.53%。作为省级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的南平,打造“林业绿金、工业绿金、农业绿金”系列产品,形成了“科特贷”“绿色转型贷”“林业碳汇贷”“农兴宝”“武夷山水品牌贷”“一元碳汇联名卡”“绿色打分卡”等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大资管时代风云变幻,每一个年度都体现了向上发展的蓬勃力量,洞察现在,开创未来。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冯家照 高建进 通讯员 何金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