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网 >新闻中心 >福建频道 >三明新闻
多“防”病少“治”病 将乐探索紧密型医共体发展模式
福建日报
2020-11-19 10:17

2015年,将乐县县域内就诊率为79.5%;2017年以来,提高到93.6%。这意味着,如今,在将乐县,100名病人当中只有六七名选择往外转诊。

2016年,将乐全县脑卒中发生病例为370例;2019年,下降到275例。脑卒中病人逐年减少,保守估计,一个脑卒中病人的治疗费用按2万元算,4年节省了190万元,产生的社会效益更可观。

实实在在的数据真实反映了县域医疗能力与群众获得感“双提升”,治病能力与防病能力“双提升”。2018年5月,将乐县因为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成效明显获国务院通报表彰;2019年8月,将乐县总医院被国家卫健委评为“县级医院综合服务能力推荐标准300强医院”。

近年来,在三明医改的总体框架内,将乐县在全省率先探索出县级紧密型医共体发展模式。

医护人员全员推行健康管理

县乡村三级网格促防病常态化

李莉琼是将乐县总医院漠源分院(漠源乡卫生院)的一名“80后”全科医生。对着记者在漠源街上拍下的义诊照片,她能说出照片上每个人的名字、年龄、住所、健康状况、经济情况。

到漠源乡采访之前,将乐县总医院健康管理部主任吴健贞告诉记者,她对李莉琼的印象深刻:“原先,李医生十分抗拒做健康管理,认为这不是医生的本职工作,提高不了诊疗水平。可不过三年,她就转变了观念,做得很认真,不只诊间随访,要是平时入户找不到病人,她还上山、下田给村民做健康管理,确保病人按时吃药。现在,她还担任卫生院里的公共卫生科科长。”

2017年,三明实行总院制,先行成立的将乐县总医院成为组建三明市总医院的县级蓝本;2018年,将乐县总医院在全省率先推行县乡村一体化管理。吴健贞坦言:“从‘圩日巡诊’到要求所有门诊实行慢病诊间随访,起初,不少医生都是抵触的,可现在,将乐县乡村医疗单位全员参与健康管理,对居民的健康管理常态化,成为每位医生的习惯。”

在漠源分院,记者遇到了下乡巡诊的将乐县总医院副院长黄林新。他在将乐县是资深的外科主任,拥有骨科和神经外科高级职称。从以治疗为中心到以健康为中心,他有切身的体会:“过去,我对健康教育可以说是不屑一顾,只想着发挥自己的特长,通过手术救人;后来,在大健康理念下,我认识到,让病人不需要手术就能守护健康才是上策。”

记者在将乐县看到,从总医院到基层分院,不论什么资历、什么职称的医生,全员一条心管理县域内居民的健康。“我们这群人都在想怎么参与健康管理,觉得做这件事情很有意义。”吴健贞说。

今年,将乐县总医院还在心血管内科、老年脑病科、内分泌科、呼吸内科、精神心理科、感染性疾病科等六大科室成立慢病管理中心。“在治病过程中,给患者输入防病的理念;在防病过程中,给患者输入治病的理念。”这是将乐县总医院副院长肖少辉对医防融合的理解。他认为,只有让总医院专科医生团队、基层分院全科医生、乡村医生都管理患者,在这样的县乡村三级网格内,患者才能接受更规范的健康管理,才能真正推进全民大健康。

医疗机构全域共生共管

以多防病实现少治病

原将乐县医院与将乐县中医院以及全县医疗机构,构成了紧密型医共体。这样的“大家庭”里,各医疗机构如何共生共管?“2017年以后,政府主导,实行医保基金总额打包,将乐县乡村医疗机构的人财物共管,也就是县乡村都是一家人,利益共享、责任共担。”将乐县总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聂立雄说,“在这样的激励机制下,病人越少,医保结余越多。县级医院自然愿意帮助基层分院提升医疗水平,医生自然会主动提升自身能力,把重心转向管理好患者的健康,通过多防病,实现少治病,让公共医疗真正突显社会公益的属性。”

李若霖用自己在漠源分院担任院长7年的感受,诠释共生共管:“医共体建成后,本院人员下沉,传帮带,手把手把临床经验传授给我们,让我们少走弯路。药品、设备由总医院统一采购,促进医疗服务同质化;县域内健康管理平台搭建起来,县乡村数据共享,分院的影像上传后,30分钟就能出报告,和在本院的速度是一样的;急危重症可以马上转诊到总医院,病人进入康复期就可以转诊下来……这几年,走在街上,我都能听到老百姓对总医院、卫生院的评价很高。”

在漠源乡街头,67岁的村民肖某运告诉记者:“医务人员真的很好。我自己的子女一年才能见到两次,可是总(医)院、卫生院的医生护士每个月或者每两周都来给我检查身体。现在,我患高血压要续药、复诊,基本都不到外面去了。服务都是一样的,走几步就到卫生院,不是更方便?”

“将乐县紧密型医共体建设4年来,越来越多老百姓能信得过县域医疗能力,‘让群众不得大病’的目标已见明显成效。”聂立雄院长说,“接下来,我们的健康管理还要继续发力。通过筛查疾病高危因素、高危疾病人群,提前介入,通过家庭签约团队、专科医生不断灌输健康理念,让老百姓尽量少得病,把医防融合工作实施好、完成好,坚决打响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阵地战。”

福建卫生报记者 邓剑云 通讯员 伍娟

(责任编辑:赵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