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昏恋遇到的是不是骗子?民警和检察官教老人辨别
前些天,本报报道了海曙好几个大爷被一时髦大妈骗婚一事,少则2000元,多则25000元。
本周一,江东的张先生拨打本报热线,怀疑自己也遭遇了同样情况;同时,海曙检察院也接待了一名八十多岁老人,说自己看了现代金报上吴大妈的招数,整个人都不好了……
□记者 朱琳
张先生打进金报热线
想让记者帮他调查调查
他为一个很会照顾人的大妈花了7800元,对方不见了
张先生家住江东,72岁,2002年老伴去世。
13年间,因为家中女儿支持,他也断断续续谈过好几次恋爱,不过一直未能修成正果。
“比较难,处过的几个,基本上都看重钱,没有什么感情。”张先生直言不讳。
直到今年9月2日,一名姓王的女士出现,让他挺感动的。
“是她在婚介所登记了征婚信息,五十七八岁这样吧,河南人,很胖,有150斤。”
“说不上漂亮,但她非常热情。我需要的正是这样的人。”
9月2日,两人在李惠利医院门口第一次见面,王大妈提出为了更了解对方,想去他家里看看。
“我跟她提过,我们俩岁数差那么多,怕她不乐意,结果她说没关系,不介意这些。”
“看我条件还行,她的意思基本就是算数了,让我给她一条金项链,算是定情信物。”张先生一时拿不出项链,就说给她5000元去买一条;不过王大妈并不满意,称现在一条金项链至少要7000元,还提出要现金。
张先生说:“我也提过想看她身份证,不过她说没带,这个人看起来非常和善,很会照顾人,跟以往的女的不一样,我被感动了,所以还是把7000元给她了。”
次日,王大妈又来到家里,说是买件东西缺点钱,张先生就又大方地给了800元,还送了一条奶白色的珍珠项链,王大妈示好称,第二天就搬过来跟他同住,两人一拍即合。
接下去的事情,却不在张先生的控制中。
两人虽然通话多次,但再也没见过面,王大妈一会儿说是去南京看望生病的妹妹,一会儿又称家里有事暂时搬不过来。
可是王大妈又间断性地给点甜头,她隔几天总会打电话过来,叮嘱张先生一定不要找别的人,务必要等她……
国庆前,两人最后通过话,昨天早上,张先生打过去,对方却不再接听了。
“我就是想知道,是不是跟上次报道中写的吴大妈是同一个人,感觉自己被骗钱了。”张先生希望记者帮他调查,毕竟这种事儿,报警和告诉子女,都挺不好意思的。
海曙检察院的办公室
来了位八十多岁的大爷
他为相亲对象花20000元,对方“侄女”说人死了
周一上班,海曙检察院承办吴大妈一案的周检察官办公室,还来了一名80多岁的大爷。
大爷说,自己看了现代金报,再回顾今年8月初跟一个大妈交往的事情,觉得不妙。
也是奔着结婚去,也同样要钱,还必须是现金,这个大爷给了20000元……
他把3个曾经联系过的号码跟周检察官案卷书上记录的吴大妈号码比对,发现不一样;再看了看吴大妈的照片,大爷也认不得了。
让大爷怀疑的是,给钱后,他再联系大妈,接听的却是一个小女孩,电话那头说:“我是她侄女,她刚刚已经过世了。”
而这样的桥段,跟记者报道过的吴大妈,曾经使用的手段一模一样。
周检察官分析:“现在不能断言,这个大爷遭遇的也是骗子,只能说有可能是。再看你们热线里张先生所说的那种,不让查看身份证的,这就更加大了诈骗的可能性。”
“其实来判断是不是遭遇了骗子,可以分几点,如果是骗子,一般对方要钱的时候不会使用转账形式,这对于办案时候警方取证会有利;然后呢,手机号、名字等都会经常变更,不好联系。不管怎么说,我建议报警,先让警方搜集证据和调查。”周检察官表示。
延伸
阅读
单身老人大多都想找个伴
民警教大爷怎么辨别骗子
俗话说,少年夫妻老来伴。那么像吴大妈这样的情况,多不多见?
老人渴求黄昏恋,又是否普遍?
去年11月,有媒体做过报道,海曙区敬老协会负责人、老龄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崔德海曾说,海曙区曾做过一个调查,全区6.4万老年人中,单身者有1.3万人,其中85%想找个伴。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接连有老人在黄昏恋中,愿意付出金钱和感情。
记者采访了海曙江厦派出所承办吴大妈骗婚一案的民警谢晖,他说,接警情况反映,一般七八十岁的大爷,普遍会找五六十岁的大妈。而报警的,绝大多数都是大爷自称被大妈骗了钱,大妈报警的,少之又少。
“他们倾向年纪稍轻、会干活、能照顾人的,最好家庭条件也不错,不至于让大爷贴钱去照顾大妈家里人。一旦一个看起来贤惠能干的大妈出现,又是奔着结婚去的,那对于上了年纪的大爷,甄别能力近乎于零,他们不会作太多怀疑。”
“事发后,一般要面子的大爷都不会报警,觉得丢人,也怕子女知道。”
谢晖说,他办了这么多案子,想跟渴望黄昏恋的大爷们叮嘱几句:“不要心急火燎地去付出金钱上的东西,起码要花钱或者要确定关系前,对这个大妈的家人、个人信息、身份证、住址等有所了解,多方面打听这个人,之后再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