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8月30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赵锦飞 赖昊拓 通讯员 曾大龙 阮倩敏)14日上午,在政和县外屯乡稠岭村“素食人家”农家乐,经营者张荣炳正忙着洗刷石臼,爱人马绍凤在灶台前烧火,准备蒸做糍粑。“今天来了7桌客人,明天预订了6桌。最近受疫情防控影响,现在游客已经算是少的。”张荣炳说,“客人多的时候都忙不过来。”
稠岭村山高地远,山地多,耕地少。曾经,村民靠山吃山,砍树种菇,破坏了生态。经过20多年封山育林、保护生态,村里开始发展乡村旅游,张荣炳也从昔日“菇农”转型吃上了“旅游饭”。
守好绿水青山
上世纪90年代,政和号称“中国菇县”,那时家家户户种香菇,最高峰时,全县种植8000多万筒香菇。
稠岭村也不例外。“90年代中后期,家里每年都要做三四千筒香菇。”67岁的张荣炳说,做香菇主要原料是阔叶树,阔叶树粉碎后做香菇筒,做2000筒香菇就要用掉一吨多林木,这还不算搭菇棚、蒸菇筒的消耗。
张荣炳自己砍树种菇,也开拖拉机为村民拉木柴。“白天拉四车,晚上拉一车。那时候邻近乡村的人也常来砍树,满山都是人,树木几乎被砍光了。”
随着树木越来越少,当地终于意识到竭泽而渔不是长久之计。稠岭村地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佛子山,海拔850多米,年均气温14摄氏度,一年四季云雾缭绕,是天然氧吧、避暑胜地。如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县里及时调整产业结构,优先发展茶、竹等绿色产业,鼓励农民种植烟叶、高山蔬菜等经济作物,把森林保护起来。稠岭村随即划定生态林1.468万亩、天然林795亩,创建了省级生态村。随着生态变好,村里的游客越来越多,村民也开始享受到好生态带来的红利。
稠岭村是政和县保护绿水青山的缩影。十几年来,政和每年砍伐林木不超过6.5万立方米,划定的52.39万亩生态公益林、47.55万亩天然林得到有效保护。去年,全县森林总蓄积量达到1070万立方米,是2000年的2.98倍。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9.6%,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100%,连续五年蝉联“中国百佳深呼吸小城”称号。
催生旅游活力
2016年,张荣炳在村里开了一家农家乐,现在一年的纯收入达10万余元。村民张正福也从旅游发展分到一杯羹,他将山上种的梨、蜂蜜拿到村口的廊桥上,卖给游客。村民们发现,村里的绿水青山变成了“摇钱树”。
“您从杨源下高速,导航到稠岭只要半个小时,过来刚好到饭点……”稠岭村“天村云半间”民宿管理员范振花电话响个不停。
“今天来了8个泉州客人,都是冲着这里的好空气。”范振花说,虽然民宿还在试营业,但是入住率已达七成以上。
如今的稠岭村山清水秀,已是市三星级美丽乡村、省级旅游特色村、国家3A级旅游景区、中国传统古村落。村里陆续开办了3家民宿和3家农家乐。村民们从“砍树”到“护林”,从“卖林木”到“卖空气”,游客都奔着稠岭生态而来,一住就是好几天。
在政和,像稠岭这样的旅游资源并不少。全县有5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47个国家级、省级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散落全县,一大批国家乡村旅游重点村、省级乡村旅游休闲集镇、省级乡村旅游金牌村、省级乡村旅游村分布各地。
目前,以打造全域旅游为目的,政和县正串点成链,加快旅游项目建设——佛子山景区游步道建成;红色教育基地即将投入运营;投资20亿元的洞宫红河谷项目有序推进。佛子山、洞宫山、石圳湾组成的政和旅游“金三角”已然成形……
“下一步,我们将发挥生态优势,做好旅游康养产业,主动融入大武夷旅游圈。整合串联全县旅游资源,加快红色旅游、康养旅游、研学旅游开发,打造福州都市圈‘后花园’。”政和县委书记黄拔荣说。